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鄂足的意思、鄂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鄂足的解釋

花托。鄂,通“ 萼 ”。《詩·小雅·常棣》“鄂不韡韡” 漢 鄭玄 箋:“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拊。拊,鄂足也。” 明 焦竑 《焦氏筆乘·鄂不》:“《詩》:‘棠棣之華,鄂不韡韡。’不,風無切,本作柎。《説文》:鄂足也。草木房為柎,一曰花下蕚,通作不,即今言華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鄂足(è zú)是古漢語中的植物學術語,專指花萼的基部或支撐結構,常見于古代文獻對植物形态的描述。以下從權威詞典及文獻角度解析其含義:


一、字義溯源

  1. 通“萼”,即花萼。《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鄂”的植物義項,但《爾雅·釋草》載:“蕚,鄂也”,清代郝懿行《爾雅義疏》釋為“花下承萼之蒂”。

  2. 本義為支撐部位,《玉篇·足部》:“足,體下也。”引申為器物基部,如《周禮·考工記》“鼎足”即指鼎的支撐結構。

二、合成詞釋義

三、植物學特征

鄂足在植物形态中的功能包括: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釋“鄂足”為“花萼的基部”,引《詩經》朱注為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

    明确其通“萼足”,指“花托”(1983版)。

  3. 《中國古代名物大典》(華夫主編)

    歸類于植物部,強調其形态學定位(濟南出版社,1993)。


因“鄂足”屬專業古語詞,現代漢語使用極少,日常語境中已被“花托”“萼基”等術語替代。其釋義需結合傳統訓诂學與植物學交叉驗證,以上來源均出自權威工具書及經典注疏。

: 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10卷

: 商務印書館《辭源(修訂本)》

: 濟南出版社《中國古代名物大典·植物部》

網絡擴展解釋

“鄂足”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來源于古代文獻,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鄂足(è zú)指花托,即花朵中支撐花瓣、萼片的結構。這裡的“鄂”通“萼”(即花萼),因此該詞屬于植物學術語。

文獻依據

  1. 《詩經·小雅·常棣》中“鄂不韡韡”一句,漢代鄭玄注解:“承華者曰鄂。不,當作拊。拊,鄂足也。”說明“鄂足”即花托。
  2. 明代焦竑《焦氏筆乘》進一步解釋:“《說文》:鄂足也。草木房為柎,一曰花下蕚,通作不,即今言華蔕也。”。

其他說明

建議參考《詩經》及漢代注釋(如、4、6)獲取更權威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闆直貝裘鞭颩邊書屏斥駁犀材賢逞筆辰時獃悍淡巴姑鼎魚幕燕東北風頓勿豐子恺攻摘冠纓貴身奤調漢道好利痕痕河上紅爐紅紫奪朱話信昏踰監房肩隨經苑搢紳先生狷傲橘化為枳居居款款連諱李鴉兒隆坻擄獲騾馬會内溜佞說泉扃痊平睿見入侍沙淋山迳山南海北嬗易聖恩沈俊石門私鬭太浩唐僧取經吞刀刮腸痿陽銜酷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