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書的意思、邊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書的解釋

寄自邊地的書信。《魏書·源懷傳》:“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邊書繼至,殄悴之氓,理須救接。” 宋 張孝祥 《滿江紅·于湖懷古》詞:“邊書靜,烽煙息。通軺傳,銷鋒鏑。” 清 周亮工 《寄閩南高雲客蔣用弢謝爾将》詩:“ 閩 南自昔無征鴈,莫悵邊書不肯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書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曆史詞彙,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一、指古代邊疆地區傳遞的文書 該用法源于古代行政體系中的邊疆信息傳遞制度。《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邊地官府或戍邊人員所撰寫的公文、信函」,常見于唐代邊塞詩及明清地方志中,如岑參《輪台歌》中「邊書昨夜至,胡騎已西歸」即描述邊疆軍情傳遞場景。

二、指緊急軍情文書 在軍事語境下,邊書特指邊防告急的緊急戰報。《說文解字注》解釋其延伸義為「用特殊封緘方式傳遞的加急軍情報告」,需通過烽火台接力傳送。據《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漢代已建立「邊書五百裡加急」的軍情傳遞機制,此類文書通常附有紅色羽毛作為緊急标識。

該詞現多作為曆史名詞出現在古籍研究及邊塞文學領域,其雙重含義體現了古代中國邊疆治理與軍事防禦體系的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邊書”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主流解釋)

指寄自邊地的書信,常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邊疆地區的通信。這一含義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記載:

  1. 詞源可追溯至《魏書·源懷傳》中“邊書繼至”的表述,指邊疆緊急文書接連送達。
  2. 清代周亮工詩句“閩南自昔無征雁,莫怅邊書不肯來”也印證了此用法,形容邊地書信傳遞困難。

二、引申釋義(補充解釋)

部分詞典提及該詞可引申為書寫潦草的意思,源于古代讀書人在書頁邊緣作筆記的習慣:

  1. 因古代紙張珍貴,文人常在書頁邊緣簡寫批注,形成不拘章法的書寫風格。
  2. 該用法現多用于形容字迹隨意、不夠工整的狀态,如造句示例中“一邊吟誦,一邊書寫”的場景。

使用注意:

建議需要考證具體出處時,可參考《魏書》等古籍,或查字典網、滬江詞典等現代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葆羽巴紮倍經才高八鬥彩虹秤錘不離秤杆疵毀叢雀淵魚頂缺遁辭讀破句二屈放淫防禦州分攜構廈罟目果園駭噩黃道十二宮歡諧滬上澆頓嬌俏急電遽切口不應心掠奪連栅淩雨隆棟羅裙買驩帽光光驽暗飄飍遷調輤輿竊名切切私語,切切細語傾送欽隆绮衣柔輭山子事績樞相絲綸斯須桃葉歌同輩晚春微質象煞有介事鄉士險峭枭銳鞋頭息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