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豐子恺的意思、豐子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豐子恺的解釋

(1898-1975) 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名仁,又名嬰行,字子恺,桐鄉(今屬浙江)人。長期在各地從事美術和音樂教育。建國後曾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上海分會主席。所作漫畫以毛筆勾線,設色平塗,簡練樸實。又擅詩歌、散文,意味隽永。著有《緣緣堂隨筆》等,譯有《源氏物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豐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是中國現代著名的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和翻譯家。其名字在漢語語境中具有以下詳細含義與背景:

一、詞典釋義與人物身份

  1. 本義與姓名構成

    “豐”為姓氏,源于古國名或地名;“子”在古代是對有德行、學問者的尊稱,也常用于男子名字;“恺”意為和樂、安樂,《說文解字》釋為“康也”,引申為平和喜悅。其名整體寓意“豐氏家族中和樂有德之人”。

  2. 文化身份定位

    豐子恺是集繪畫、文學、教育、翻譯于一身的文化大家。他首創“漫畫”一詞的中文概念,其繪畫風格被稱為“子恺漫畫”,以簡練線條、詩意構圖和人文關懷著稱;散文創作則以《緣緣堂隨筆》系列聞名,文風質樸隽永,富含哲理。

二、藝術成就與核心貢獻

  1. 漫畫藝術的開創者

    融合中國傳統繪畫的寫意精神與西方漫畫的叙事性,主題多聚焦兒童情趣、日常生活與社會百态,代表作如《護生畫集》《阿寶兩隻腳》等,傳遞“仁愛”“護生”思想。

  2. 文學與美育的實踐者

    散文作品如《漸》《給我的孩子們》等,探讨時間哲學與童心價值,被收錄于中小學教材。他主張“藝術心”培養,著有《藝術教育ABC》《音樂入門》等教育理論著作,推動大衆美育普及。

  3. 中西文化的橋梁

    翻譯日本古典文學《源氏物語》及俄國作家屠格涅夫作品,譯筆流暢典雅,影響深遠;其藝術理論亦融通東西,提出“藝術三昧”說,強調藝術與生活的統一。

三、社會影響與文化符號

  1. 人道主義精神的代表

    通過《護生畫集》(曆時46年創作)宣揚衆生平等、戒殺護生的佛家思想,展現對生命尊嚴的堅守,成為現代人道主義藝術典範。

  2. 現代文化史的“關鍵詞”

    在學術研究中,“豐子恺”已衍生為文化符號,象征民國知識分子在傳統與現代碰撞中的美學選擇,其“詩意漫畫”“兒童本位觀”被持續納入藝術史與文學史叙事。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1. 《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卷》(第三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條目“豐子恺”
  2. 《豐子恺文集》(藝術卷、文學卷),浙江文藝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3. 錢理群等《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散文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豐子恺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藝術家、文學家和教育家,其名字具有多重含義與曆史背景。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豐子恺」是人名,指代中國現代藝術家豐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豐潤,後改名豐仁,字子恺,筆名TK,浙江桐鄉人。他是集漫畫、散文、翻譯、書法、藝術教育等多領域成就于一身的文化大家,被譽為“中國現代漫畫之父”。


二、藝術與文學成就

  1. 漫畫創作
    首創“詩畫結合”的漫畫形式,以簡練線條和留白技法描繪日常生活,代表作《護生畫集》通過動物題材傳遞護生與慈悲理念,被譽為“中國漫畫的鼻祖”。
    風格特色:單線平塗、幽默質樸,常配以題字增強意境。

  2. 散文與文學
    散文集《緣緣堂隨筆》以細膩觀察和哲思著稱,語言平實卻飽含溫情,探讨人生、藝術與宗教(受佛教影響)。其文字風格淡泊通透,被錄入兩岸教科書。

  3. 翻譯貢獻
    精通日、俄、英文,翻譯了《源氏物語》《獵人筆記》等經典,尤其對日本文學譯介影響深遠。


三、教育與社會影響


四、藝術理念與人生哲學

他主張“藝術生活化”,強調藝術應貼近普通人情感,作品常體現對生命的平等關懷與悲憫。受佛教思想影響,創作融合中西風格,探索中國畫的現代轉型。


五、延伸含義

在特定語境中,“豐子恺”也被引申為形容多才多藝、跨界成就卓越的人。例如,提到該詞可比喻“在多個領域有出色表現”,但此用法多見于文學性描述,非正式詞典釋義。


以上内容綜合整理自權威來源,若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看相關網頁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佛洛狄忒蔔蔔不得勁赤鴉摛掞春榮出戰電子商務調配凋頹放勳飛語伏辯根絆股東國軍黃號回辔回煞諱問彙注兼功減薪擊奪井谷窘罄酒伴郡府開皇遼絕料然靈矩劉靈離相矛子梅蘇丸麽那妙麗冥差明燭娘殺畔等聖齑生長素谥名四德斯顔填諱佻儇痛癏頭篙頹爛推詳亡散瓦盤帷幌危淺逶移相沿成習象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