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肩隨的意思、肩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肩隨的解釋

(1).古時年幼者事年長者之禮。并行時斜出其左右而稍後。《禮記·曲禮上》:“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鄭玄 注:“肩隨者,與之并行差退。”後遂用作忝在同列,得以追隨于後之意。 唐 李白 《感時留别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詩:“小子謝麟閣,雁行忝肩隨。” 明 張居正 《壽封翁觀吾王年丈六十序》:“ 王子 博學邃養,厚積而晚發,餘以童稚淺薄,謬為有司所録,獲從 王子 之後。其視 王子 ,丈人行也,不敢肩隨焉。”

(2).猶追隨。 南朝 齊 王屮 《頭陀寺碑文》:“ 澄什 結轍於山西, 林遠 肩隨乎 江 左矣。”《梁書·張率傳》:“紛高冠以連袵,鏘鳴玉而肩隨。”《舊唐書·則天6*皇後紀》:“刑戮雖加,枝胤仍在,何得肩隨近侍,齒列朝行?”《明史·高拱傳》:“ 拱 為首輔, 居正 肩隨之。”

(3).跟上,比得上。 清 方苞 《書<王莽傳>後》:“此傳尤 班 史所用心,其鉤抉幽隱,雕繪衆形,信可肩隨 子長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九:“公畫名與 元 趙學士 、 明 董尚書 埒,而清操勁節,非 湖州 、 華亭 所能肩隨。” ********* 《建國方略·第三計劃》:“欲使 營口 将來再能淩駕 大連 而肩隨於前言三世界大港之後,吾人必須一面改良内地水陸交通,一面濬深其達海之通路。”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肩隨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肩隨"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厚度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與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本義解析 "肩"指人體肩部,"隨"意為跟從、依順。二字組合後,本義指肩與肩相并而行,形容親密無間的跟隨狀态。《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強調其空間形态特征,特指"并行時稍後于長者以示禮敬的行走姿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9卷)。

二、引申義項

  1. 尊賢禮法:典出《禮記·曲禮》"五年以長,則肩隨之",鄭玄注稱"肩隨者,與之并行差退",體現傳統禮儀中年少者跟隨年長者的規範(來源:中華書局《禮記正義》)。
  2. 學術傳承: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多用"肩隨"描述學術流派的師承關系,如"陽明之學,肩隨象山而别開蹊徑"(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史通義校注》)。

三、現代語用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既可實指物理空間的跟隨狀态,如"登山隊員肩隨向導前行";也可比喻文化、技藝的傳承發展,常見于學術論述與文藝評論,如"當代書法創作肩隨傳統而自出新意"(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肩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一、古代禮儀規範

指年幼者跟隨年長者的禮節,要求并行時稍退後于對方。這一用法源自《禮記·曲禮上》的記載:若對方年長五歲以上,則需以“肩隨”之禮相待,即行走時保持斜後方半步的距離,以示尊敬。例如唐代李白在詩中用“雁行忝肩隨”表達對兄長或前輩的謙遜追隨。

二、表示追隨或并列關系

引申為主動跟隨或處于同等地位。如《明史·高拱傳》提到張居正“肩隨”高拱,指兩人曾以相近地位共事;南朝王屮的碑文用“肩隨”描述人物間的并立關系。

三、能力或成就的比拟

指能力、水平上接近或比肩。清代方苞評價班固的史書成就“可肩隨子長(司馬遷)”,即認為其與司馬遷不相上下;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亦用此詞表達對城市發展潛力的期許。

總結與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可參考《禮記》《明史》等典籍或相關注釋。

别人正在浏覽...

霸岸白折子悲憐程行楚水儲饷誕矜典藝蝶影繁囿風不鳴條焚林而畋浮子告止幡割絕格是勾戲锢蔽龜長于蛇瑰詭龜王漢宮妃合江樓猲狙诃止黃牲虎步龍行奸譌撿勘校準極陽可乘空江款縱夔魍枯爛量覈龍扇漏春和尚杪末明說凝瑛品命前車之鑒千門前者漆齒髯髩灑流舍策追羊勝會神源失國水頭條文豚蹏違滅相叫顯形夕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