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斥的意思、屏斥的詳細解釋
屏斥的解釋
斥退;除去。 漢 無名氏 《雜事秘辛》:“ 姁 以詔書如 瑩 燕 處,屏斥接侍,閉中閤子。”《宋書·顔延之傳》:“ 延之 昔坐事屏斥,復蒙抽進,而曾不悛革,怨诽無已。” 宋 司馬光 《誡勵舉人敦修行檢诏》:“何嘗不勤求敦忠,屏斥浮僞。” 茅盾 《追求》:“此後如續有謠傳,務請屏斥勿錄。”
詞語分解
- 屏的解釋 屏 í 遮擋:屏風。屏障。屏蔽。屏藩(“屏風”和“藩籬”,喻衛國的重臣)。屏翰(喻衛國的重臣)。 字畫的條幅,通常以四幅或八幅為一組:畫屏。四扇屏。 屏 ǐ 除去,排除:屏除。屏棄。屏斥。屏退。 抑
- 斥的解釋 斥 ì 責備:斥責。怒斥。駁斥。訓斥。 指,指出:斥謬(指出錯誤)。 使退去,使離開:斥退。 開拓:開地斥境。 多,廣:充斥。 偵察,伺望:斥候(舊時偵察敵情的士兵)。 鹽堿地:斥鹵。 古同“尺”,尺
專業解析
"屏斥"是漢語中表示排除、驅逐義的複合動詞,最早見于《後漢書》。該詞由"屏"與"斥"兩個語素構成:
-
字源解析
- "屏"(bǐng)本義為退避,《說文解字》釋作"屏蔽也",引申為排除、摒棄。
- "斥"原指開拓土地,《漢書·地理志》注"斥,卻也",後衍生出排斥、驅逐的引申義。
二字連用構成同義複詞,強化了排除異己的語義強度。
-
現代釋義
根據《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屏斥"指"排除;斥退",多用于書面語場景,如:"屏斥異端邪說"(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該詞常與"異己""奸邪"等負面對象搭配,表達堅決的排斥态度。
-
古籍用例
明代宋濂《送方生還甯海》詩:"屏斥長戒塗,委身當戰場",此處"屏斥"指排除雜念,展現文人決意報國的精神境界(《四庫全書》集部别集類)。
-
近義辨析
與"排斥"相比,"屏斥"更強調主動驅逐的行為,如《資治通鑒》載"屏斥宦官"特指有意識的政治清除行動(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屏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bǐng chì(注意:部分網頁标注為 píng chì,但權威來源如 均采用“bǐng”音)。其核心含義為斥退、排除,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斥退
指通過權威手段使人或事物離開,多用于正式語境。例如《宋書》中記載:“延之昔坐事屏斥,複蒙抽進”(顔延之曾因過錯被貶退,後又重新被提拔)。
- 除去、排除
強調主動清除不符合要求的内容或行為。如司馬光在诏書中提到“屏斥浮僞”(去除虛僞浮誇的風氣)。
二、用法與語境
- 對象:常用于對人物(如奸邪、浮僞者)、言論或不良行為的否定。例如:“提拔賢良,屏斥奸邪”。
- 語體:多用于書面或正式場合,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可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
- 常見搭配:屏斥接侍、屏斥謠傳、屏斥浮僞等。
三、常見誤區
- 讀音:部分非權威來源标注“píng chì”,但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代文獻用例,正确讀音應為bǐng chì。
- 是否為成語:将其歸為成語,但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僅定義為普通詞語。
四、例句參考
- “此後如續有謠傳,務請屏斥勿錄。”(茅盾《追求》)
- “宜加屏斥,投畀有虎。”(引自曆史奏章,意為應嚴厲驅逐)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宋書》《三國演義》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祿山八寸三分帽子話寶镂兵隸冰室布帛菽粟餐刀柴雞弛惡嗤怪子馳懷嗤妍愁山悶海詞卷大有年的盧董狐筆放試燔玉古澹貴俠郭郎子黑氓虹蝀畫腹交感神經腳骨拐錦車九飯酒逸開正口勅老好磷磷麻面滿貫螟蛉之子民圂泯墜磨鉛内啟樸貌否極泰來晴天開水路傾亞搉易讓茶升山采珠攝衰説城疏疏朗朗損害通家屠沽兒托疾枉訪霧鎖雲埋象器仙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