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淮南子·覽冥訓》:“ 蒲且子 之連鳥於百仞之上,而 詹何 之騖魚於大淵之中,此皆得清浄之道,太浩之和也。”參見“ 太皓 ”。
“太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指“天”
源自《淮南子·覽冥訓》中的“太浩之和”,與“太皓”相通,代指天空或宇宙的浩瀚。例如《莊子·逍遙遊》中提到的北鬥七星,也借“太浩”形容天空的宏大。
引申為“宏大、浩大”
作為成語使用時,形容自然景觀、建築或事件的壯觀氣勢,如“山河太浩”“聲勢太浩”。
若作為人名,“太浩”由“太”與“浩”組合而成:
姓名寓意:寄予正直、堅韌、志向高遠的期望,但需注意五行屬性(火+水)可能隱含沖突。
在文學作品中,“太浩”也被用作書名或意象。例如網絡小說《太浩》以“天”為背景,隱喻修道者的宏大追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姓名案例,可參考《淮南子》相關篇章或姓名學分析來源。
太浩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太”和“浩”。
太:部首是大,總共3畫。
浩:部首是水,總共10畫。
太浩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出現在《莊子·養生主》一文中:“取太和浩然之氣,與日月合其明。”這裡的“太浩”意為廣闊浩大的氣勢。
太浩的繁體字是「太浩」。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太浩的字形并沒有太大變化。
1. 他的計劃雄心萬丈,宏大如太浩。
2. 汪洋大海,浩渺如太浩。
太平、太陽、浩蕩、浩氣等。
廣闊、宏大、遼闊等。
狹小、狹窄、狹隘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