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諱的意思、連諱的詳細解釋
連諱的解釋
謂名諱相同。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酬嘲·楊玠》:“ 張策 戲曰:‘卿本無德量,忽共 叔室 同名。’ 玠 曰:‘爾既少才猷,敢與 伯符 連諱。’” 伯符 、 三國 吳 孫策 之字。
詞語分解
- 連的解釋 連 (連) á 相接:連日。連夜。連年。連亘(接連不斷)。連襟(姐妹的丈夫之間的親戚關系)。連載。連綴。連理。烽火連天。連篇累(噄 )牍。 帶,加上:連帶。連坐(一個人犯法,他的家屬、親族、鄰居連帶受
- 諱的解釋 諱 (諱) ì 避忌,有顧忌不敢說或不願說:諱言。諱匿。諱飾。忌諱。隱諱。直言不諱。諱疾忌醫。 古時稱死去的皇帝或尊長的名字:名諱。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連諱”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名諱相同”,即兩個人的名字或稱謂中涉及相同的避諱部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解析
- 基本定義:指兩人名字中的避諱字相同。古代中國有嚴格的避諱制度,需避免直接書寫或稱呼尊長、君主的名字,若兩人名諱重疊,則可能引發特殊語境下的互動或調侃。
2.出處與典故
- 該詞出自明代馮夢龍《古今譚概·酬嘲·楊玠》:
- 張策戲稱楊玠與“叔室”(可能指某位古人)同名,暗指其德行不足。
- 楊玠反諷張策與“伯符”(三國孫策的字)連諱,暗示其才學平庸。
3.文化背景
- 古代避諱制度要求對尊長、君主之名進行避諱,如改名、缺筆等。若兩人名諱相同,可能形成語言上的雙關或矛盾,此詞多用于文人間的機智對話或幽默譏諷。
4.現代應用
- 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讨論,屬于生僻詞彙。
如需進一步了解避諱制度或相關典故,可參考《古今譚概》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連諱的意思
《連諱》(lián huì)是一個成語,意為連續多次地犯錯誤或犯過同樣的錯誤。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同一方面反複犯錯誤,不加改正。
拆分部首和筆畫
《連諱》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言”,分别代表“從辵部”和“從言部”。
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來源
《連諱》最初出自《論語·陽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習後及時複習,是不是很高興?有朋友從遠方來,是不是很快樂?别人不了解而不生氣,這不是君子所為嗎?)。
繁體
《連諱》在繁體字中寫作「連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有所不同。《連諱》的古代寫法為「聯諱」。
例句
他連諱了幾次相同的錯誤,沒有從中吸取教訓。
組詞
連續、連忙、連環、聯歡、連貫
近義詞
連續、不停、循序漸進、連貫
反義詞
中斷、停止、間斷、斷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