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吞刀刮腸”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ūn dāo guā cháng,字面意思是“吞下刀子、刮淨腸子”,比喻痛下決心改過自新,徹底改正錯誤。
出處與典故
源自《南史·荀伯玉傳》:“若許某自新,必吞刀刮腸,飲灰洗胃。” 此句原為荀伯玉向齊高帝表決心悔改的誓言,用極端痛苦的比喻表達改過自新的堅定意志。
結構與用法
近義詞
“痛改前非”“飲灰洗胃”等,均表示徹底改正錯誤的決心。
示例
如“他因吸毒被抓後,向家人保證會吞刀刮腸,重新做人”,體現從錯誤中徹底覺醒的态度。
該成語通過誇張的意象(吞刀、刮腸)突出悔改的艱難與決絕,屬于漢語中較為生動的表達方式。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于輕描淡寫的場景。
《吞刀刮腸》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做事冒險,以命搏命,也可指心有不決;抉擇艱難。
該成語的部首是“口”和“刀”,其中“口”表示與喉嚨有關,“刀”表示刀具壓住腹部。全成語共有6個筆畫。
《吞刀刮腸》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名醫華佗。傳說他在一次馮熙作惡的時候,用刀割開腸胃,将毒物排出,救活了病人。這個典故後來被引申為形容一個人為了正義或其他目的,作出極具犧牲性的冒險行為。
繁體字為《吞刀刮腸》。
古時候《吞刀刮腸》也可以寫作《吞刀割腹》,表示同樣的意思。
他為了救人,不惜吞刀刮腸,大膽救人的行為赢得了衆人的敬佩。
吞食、刀刃、刮痕
以死相拼、舍命、悍然以命
謹慎、小心翼翼、慎重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