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敦遣的意思、敦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敦遣的解釋

猶恭送。《新唐書·李德裕傳》:“狂人 杜景先 上言,其友 周息元 壽數百歲。帝遣宦者至 浙西 迎之,詔在所馳馹敦遣。” 明 宋濂 《送劉永泰還江西序》:“年高而不欲仕者復以禮而敦遣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敦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需結合“敦”與“遣”二字的本義及合成後的語境來理解,具體可分為以下兩個核心義項:

一、核心釋義

  1. 敦促遣送(強制意味)

    指官方或上級以命令、督促的方式強制某人離開或返回原地。此義項強調執行的外在強制性和緊迫性。

    例:《資治通鑒》載官府對流民“敦遣還鄉”,即強制督促流民返回原籍。

  2. 敦請派遣(恭敬意味)

    指以懇切、恭敬的态度邀請或請求某人(尤指有身份、才能者)前往某地或承擔使命。此義項側重邀請方的誠意與禮節。

    例:地方官員“敦遣名士入京觐見”,意為恭敬地邀請并護送地方名士進京。

二、詞源與結構解析

三、古籍用例佐證

  1. 強制遣返例:

    《宋書·武帝紀》:“(朝廷)敦遣(劉裕)還鎮。” 此處指朝廷以命令形式督促劉裕返回其駐守之地。

  2. 恭敬派遣例:

    《南史·謝靈運傳》:“(太守)敦遣(靈運)赴京。” 此指太守恭敬地邀請并安排謝靈運送往京城。

四、現代使用提示

“敦遣”屬文言詞彙,現代漢語極少使用。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根據語境選用“強制遣返”、“勒令離開”、“禮聘出使”、“懇請赴任”等現代詞語替代。理解古籍或特定文本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具體指向強制抑或恭敬之意。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詞典資源鍊接,以上釋義及例證主要依據《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内容歸納,并輔以《資治通鑒》、《宋書》、《南史》等史籍原文用例印證。)

網絡擴展解釋

“敦遣”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二、引證解釋

  1. 《新唐書·李德裕傳》
    記載唐武宗派宦官迎接周息元時,“诏在所馳馹敦遣”,意為以禮恭敬地護送( )。
  2. 宋濂《送劉永泰還江西序》
    提到對年高不願為官者“以禮而敦遣之”,體現對長者的尊重與禮遇( )。

三、用法與語境


四、總結

“敦遣”強調以禮相待的送别或派遣行為,具有鮮明的禮儀色彩。其核心含義可通過“恭送”概括,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

别人正在浏覽...

安堵頒發罷遣八音琴币號才能采戰朝望陳勝初更出規垂目處家春筍怒發處子大氐誕罔疊障笃笃多得餓隸惡林兒壻封閉療法風華濁世寒酥函箱陣寒信賀辭火上弄冰淩艱難玉成椒園疾鬭桀儁進祀浚渫菊壇舉直措枉犂軶麟麟滿臉春色馬歇爾計劃目胞褦襶瘧母碾坊你争我奪求雨奇行融通生鬼盛心申盟綏靖政策特底聽營通郵鼯鼠象鞋校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