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瘧母的意思、瘧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瘧母的解釋

瘧疾久不愈,氣血虧損,瘀血結于脅下而成痞塊,稱“瘧母”。 漢 張仲景 《金匮要略·瘧病》:“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設不差,當月盡解;如其不差,當雲何?師曰:‘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主治上·瘧》:“麥蘖,并治食瘧,消瘧母。”《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痎瘧瘧母》:“痎瘧經年久不愈,瘧母成塊結癖癥。”注:“瘧母,久瘧腹中成塊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瘧母是中醫學術語,指瘧疾遷延不愈後形成的病理産物,臨床以脅下結塊為主要特征。該病名最早見于東漢張仲景《金匮要略·瘧病脈證并治》篇,記載“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結為癥瘕,名曰瘧母”,明确指出瘧疾反複發作後,邪氣與氣血互結形成腹内結塊。

從病因病機分析,《諸病源候論》提出瘧母由“瘧邪久踞少陽,正氣虧虛,氣血運行不暢,痰瘀互結”所緻。臨床表現除脅下腫塊外,常伴形體消瘦、腹脹納差、舌質紫暗等虛實夾雜之證。明代《證治準繩》載其治法當“攻補兼施”,代表方劑鼈甲煎丸沿用至今,該方含鼈甲、柴胡、桃仁等23味藥材,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之效。

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瘧母相當于瘧疾引起的脾髒腫大及纖維化病變,常見于慢性瘧疾感染者。世界衛生組織統計顯示,在瘧疾流行區,約5%-10%的慢性患者會出現脾髒顯著腫大症狀。中醫藥治療瘧母注重整體調理,《中醫内科學》将本病歸屬于“積聚”範疇,強調辨證分型論治,對氣滞血瘀型用大黃䗪蟲丸,正虛瘀結型用人參鼈甲煎丸。

網絡擴展解釋

瘧母是中醫術語,指瘧疾長期不愈引發的一種病症,具體解釋如下:

核心定義
瘧母指瘧疾遷延日久,導緻氣血耗損、瘀血積聚于脅下(肋部下方),形成可觸及的硬塊痞塊。這一病症類似現代醫學中瘧疾反複發作引起的脾髒腫大()。

病理機制

  1. 病程特點:瘧疾發作超過1個月未愈,如《金匮要略》提到“病瘧以月一日發,當以十五日愈……此結為癥瘕,名曰瘧母”。
  2. 病機關鍵:久瘧傷及氣血,瘀血停滞脅下,形成“癥瘕”(腫塊)。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相關藥物“消瘧母”,并注解“瘧母”為久瘧形成的腹中硬塊。
  3. 臨床表現:脅下痞塊、脾髒腫大,伴隨貧血、消瘦等氣血兩虛症狀。

其他延伸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瘧母”作為成語,比喻禍亂根源,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主要含義仍以中醫病症為主。

提示
如需了解具體治療方案或古籍原文,可參考《金匮要略》《本草綱目》等中醫經典著作,或咨詢專業醫師。

别人正在浏覽...

阿非利坎人碑頌鴘轉博洽多聞伯強簿録慘無人道朝骖代谷丹麥人登嘯燈灺殿試丁丁光光鼎覆堕混飄茵勾兌光麗鴻便荒醉漸恧齎發酒标九妃空弦窟裡拔蛇朗贍老民斂身冽清蚸蠖龍穴洛川賣空買日鮸姑迷竅南北片甲片鱗隻甲漂擺七地騎鳳氣盡求救蹊要熱點儒哲三戾生卒神伎射入十尖台槐談揚圍攻務施銷弱校試解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