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子的意思、處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子的解釋

(1).猶處士。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恭謙以為不肖,抗揚以為不德,此處子之覊薄,貧賤之苦酷也。” 唐 李邕 《葉有道碑》:“且 薛方 、 逢萌 ,備外臣之禮; 虞仲 、 夷逸 ,終處子之業。”參見“ 處士 ”。

(2).猶處女。《莊子·逍遙遊》:“ 藐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唐 韓愈 《送區弘南歸》詩:“處子窈窕王所妃,苟有令德隱不腓。” 清 李漁 《憐香伴·冤褫》:“我 範介夫 ,在學中做秀才,就如在閨中做處子,兢兢業業,砥礪廉隅。” 吳玉章 《從甲午戰争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十三:“這位貌若處子的書生,手無縛雞之力。”參見“ 處女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子”是漢語中的曆史詞彙,包含兩層核心語義:

  1. 未出嫁的女子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釋為“處女,未出嫁的女子”,如《莊子·逍遙遊》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孟子·卷十二》亦用此義:“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

  2. 隱逸的賢士

    《辭源》(商務印書館)指出“處子”通“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之人。例如《後漢書·逸民傳序》雲:“處子耿介,羞與卿相等列。”此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其高潔品格。

網絡擴展解釋

“處子”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未出嫁且保持貞潔的女子(即“處女”)

  1. 核心含義
    指未發生過性行為的未婚女性,強調貞潔狀态()。古代用“子”作為尊稱(如“孔子”“孟子”),因此“處子”可直譯為“處于閨中的女子”,與“童子”“處男”相對()。

  2. 文化語境與用法
    常見于成語或文學描述,如:

    •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出自《孫子·九地》,形容行動時安靜與敏捷的對比()。
    • 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出自《莊子·逍遙遊》,以“處子”比喻神人的純潔美好()。

二、古代指隱居的賢士(即“處士”)

  1. 延伸含義
    指有德才但隱居不仕的人,如《潛夫論·交際》中“處子”與“處士”同義()。唐代李邕《葉有道碑》也以“處子”代指隱士。

  2. 現代使用
    此含義已較少見,多用于古籍或特定文學語境中。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奧穢白羊酒骲頭雹突備貨辨味别割别外兵饷筆髓串掇翠館達分呆頓頓膽智斷菑杜舉蜂粉風淚眼負暄負義攻禜骨格國綱貨款江驿講肄經編拘闆抗臆口角炎拉夏貍豆鸾旂鹿麛買鐵思金綿繭明間谝言仆奴乾符喬話怯口七開八得熱念乳茗賽錦标社恃固十善道淑人君子鎖眼素蛇倓然讨論騰突殢酒秃歪剌外圍香水錢媳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