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edge] 疏浚
淘去井中泥污。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汶水》:“樹前有大井,極香冷,異於凡水,不知何代所掘,不常浚渫,而水旱不減。” 唐 耿湋 《甘泉詩》序:“鑿井便溉,忽遇醴泉,香美若飴,遂命水工浚渫餘泥,葺欄備綆,維人所欲。”
浚渫(jùn xiè)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複合詞,由“浚”與“渫”二字組合而成,多用于古代文獻或特定專業領域。其核心含義圍繞疏浚、清理水道展開,具體解析如下:
浚(jùn)
本義指深挖河道、清除淤泥。《說文解字》釋為“抒也”,即疏通水流。引申為加深、深邃之意,如“浚渠”“浚河”。
來源:《說文解字·水部》。
渫(xiè)
原意為淘去泥污、疏通水渠。《說文解字》注:“除去也,從水枼聲”,強調清除雜質使水流通暢。後延伸為分散、洩去之義。
來源:《說文解字·水部》。
“浚渫”為同義複合詞,強調對水道、溝渠的深度清理與疏通,具體包含兩層含義:
例證:
《周禮·地官·稻人》:“以潴畜水,以防止水,以溝蕩水,以遂均水,以列舍水,以浍寫水,以涉揚其芟作田。凡稼澤,夏以水殄草而芟荑之,澤草所生,種之芒種。旱暵,共其雩斂。喪紀,共其葦事。若大田獵,則萊山田之野。及弊田,植虞旗于中,緻禽而珥焉。凡疏浚之事,掌其政令。”
(注:此處“疏浚”與“浚渫”義近,指水利工程中的清淤管理。)
來源:《周禮注疏》。
注釋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鄭玄注《周禮》,收錄于《十三經注疏》。
: 郦道元《水經注》,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浚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ùn xiè,其核心含義為疏通、清理淤塞的河道或水井。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
指通過人工挖掘或清理,使河道、港口、水井等恢複通暢。例如“浚渫河道”或“港口需要定期浚渫”。
古代用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代文獻或組詞示例,可查閱《水經注》《甘泉詩》等典籍。
闇跳邊兵辨察别所擯壓比喻不剌財谷曹主顫澀重屋喘噎黜罷逴遠旦朝鬥舍短長吟阇台俸鈔風鐸附倚貴裔歸餘豪徼黑松使者槐蠶踝蹄婆化消晦伏迳啟者衿情矜疑稽天拘檢拘儜軍用巨棗門才門到戶説明正木連理目眦袍段皮簧披頭散發栖踞青鬼清平調戚意三媒六證思如湧泉宿舊夙望田青委意文翮蝸牛國限式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