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初更的意思、初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初更的解釋

舊時毎夜分為五個更次。晚七時至九時為“初更”。 宋 孫光憲 《臨江仙》詞:“暮雨凄凄深院閉,燈前凝坐初更。” 宋 範成大 《燒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後,排門然火如晴晝。”《水浒傳》第五回:“約莫初更時分,隻聽得山邊鑼鳴鼓嚮。”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初更”是中國古代夜間計時單位之一,具體解釋如下:

  1. 時間範圍
    初更對應現代時間的19:00至21:00(晚七時至九時)。古代将一夜分為五個更次,每更約兩小時,初更為第一更。

  2. 更次劃分背景
    古代缺乏精确計時工具,夜間通過打更報時。初更标志着夜晚開始,提醒人們結束勞作、關閉城門或進行宵禁。

  3. 文學與曆史記載

    • 宋代範成大《燒火盆行》中“春前五日初更後”
    • 《水浒傳》第五回描述“約莫初更時分,隻聽得山邊鑼鳴鼓響”
    • 宋代孫光憲《臨江仙》詞“燈前凝坐初更”
  4. 其他名稱與翻譯
    亦稱“初夜”(需注意現代語義差異),英文譯為“first watch period”或法語“première veille”。

  5. 文化意義
    初更不僅是時間标記,還反映古代社會作息規律,常見于詩詞、小說中營造夜晚氛圍或事件發生的特定時段背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初更》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初更(chū gēng)是指夜晚剛入深夜時分,古代漢語中常用來表示夜晚的第一個時辰。初具英文翻譯意為"the beginning of the night"。 拆分部首和筆畫: 《初更》這個詞的首字部首是“亠” ,尾字部首是“攵”,共計4個筆畫。 來源: 《初更》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宮廷生活。在古代,宮廷的日程嚴格按照時辰進行安排,而初更就是一天中的第一個時辰。這個時辰通常是晚上子時到丑時之間。後來,《初更》這個詞逐漸被人們引申為指夜晚剛入深夜的意思。 繁體寫法: 《初更》的繁體寫法為「初更」,與簡體寫法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比較多樣,對于《初更》這個詞,可能存在一些不同的古時候寫法,但由于文獻資料的有限性,無法确定具體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例句: 1. 夜已深,初更時刻人們漸漸入睡。 2. 在初更的時候,城市的街道漸漸變得甯靜起來。 組詞: 初生、初步、初夜、更替、更加、更動 近義詞: 入夜、啟曉、夜幕、夜幕降臨 反義詞: 朝暮、終夜、破曉、黃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