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指雪花。 明 徐渭 《谑雪》詩:“一行分向朱門屋,誤落寒酥點羊肉。” 明 徐渭 《梨花》詩之三:“朝來試看青枝上,幾朵寒酥未肯消。”
“寒酥”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hán sū,主要用于文學作品中,喻指雪花。以下是詳細解釋:
“寒酥”以雅緻的意象豐富了漢語對雪的描繪,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現象的細膩觀察和詩意表達。
寒酥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寒冷的天氣或寒冷的感覺所帶來的肌膚發麻、冷顫的感覺。
寒酥的拆分部首是宀和酉,宀表示室内的意思,酉表示酒的相關字義。寒酥的總筆畫數為13畫。
寒酥是一個由漢字組成的詞語,源自于古代《爾雅》一書。《爾雅》記載了許多漢字及詞語的意義、用法和讀音。而寒酥是其中一個形容詞。
繁體字"寒酥"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沒有變化。
根據《康熙字典》中的記載,古代的寒酥字寫作“寒鱐”,其中的“鱐”為古代魚類的一種,用作表示“寒冷”的象形字。
1. 冬天的寒風吹過,我感到渾身發酸,寒酥直冒。
2. 雪花紛飛,積雪厚達一尺,使人寒酥刺骨。
1. 寒冷:形容天氣或環境非常冷。
2. 顫栗:因為寒冷、恐懼、緊張等而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
3. 冰冷:形容非常冷的狀态,凝結成冰的。
4. 寒冽:形容寒冷而刺骨、嚴寒的天氣。
1. 寒冷:形容天氣或環境非常冷。
2. 刺骨:形容天氣或冷風給人帶來非常寒冷而疼痛的感覺。
暖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