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叛逃。《梁書·武帝紀中》:“遁叛之身,罪無輕重,并許首出,還復民伍。”
“遁叛”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dùn pàn,其核心含義為叛逃,具體指逃避責任或背叛原有立場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武帝紀中》,記載了南朝梁武帝的诏令:“遁叛之身,罪無輕重,并許首出,還復民伍。”
解讀:當時對叛逃者采取寬大政策,允許其自首并恢複平民身份,側面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治理策略。
該詞釋義主要依據《梁書》等古籍及權威詞典(如漢典),其他網絡釋義多為轉引或簡化,需以原始文獻為準。
遁叛(dùn pà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表示躲避和背叛。
拆分部首和筆畫:
- 遁:由辶(辵)部首和3個筆畫組成;表示走;辶(辵)是“邊走”、“走”的意思;
- 叛:由又部首和5個筆畫組成;表示叛變;又是“手”的意思,象征着用手背叛。
來源:遁叛這個詞的來源沒有具體的記載,但它是由兩個獨立的漢字組合而成的,每個字都有自己的含義,合在一起表達了躲避背叛的意思。
繁體字:遁叛的繁體字是遁叛。
古時候漢字寫法:由于遁叛是一個現代漢字詞語,所以在古代沒有固定的寫法。在古代的文獻中,可能會用到“遁逃”、“背叛”等類似的詞語來表達類似的概念。
例句:
1. 他遁入山林,不見蹤影。
2. 他從小配合組織,從未遁叛過。
組詞:遁入、逃遁、脫逃、背叛、叛離。
近義詞:逃跑、脫逃、離開、背信棄義。
反義詞:堅守、忠誠、遵守、忠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