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獨國的意思、獨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獨國的解釋

謂孤立而無友好鄰邦的國家。《管子·形勢》:“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自媒之女,丑而不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獨國(dú guó)是古漢語詞彙,現罕用,其釋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核心釋義:孤立無援的邦國

指在政治或軍事上處于孤立狀态、缺乏盟友的諸侯國或政權。

典源依據: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載晉楚城濮之戰前,楚将子玉使鬥勃請戰曰:“請與君之士戲,君馮轼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晉臣栾枝答:“寡君聞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為大夫退,其敢當君乎?既不獲命矣,敢煩大夫謂二三子:戒爾車乘,敬爾君事,诘朝将見。”後晉文公擔憂“若楚惠何”,栾枝曰:“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思小惠而忘大恥,不如戰也。”此處“諸姬”被楚吞并,暗喻周邊小國若孤立無援(即“獨國”之境),則易被強權所滅。

古籍原文:

“漢陽諸姬,楚實盡之。”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


二、引申義:特立獨行之地域

指具有獨特文化或地理特征、區别于他者的地域,含“獨一”“特異”之意。

典源依據:

《淮南子·地形訓》論九州風土差異時稱:“土地各以其類生……輕土多利,重土多遲。清水音小,濁水音大。”後文強調某些地域“其地獨盛,其民獨異”,雖未直用“獨國”一詞,但“獨”字修飾地域的特異性,可佐證該引申義的形成邏輯。

古籍原文:

“汾水濛濁而宜麻。” ——《淮南子·地形訓》(反映地域獨特性)


學術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獨”字條目下收錄“獨國”釋義,引《左傳》用例。
  2. 《辭源》(修訂本) 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1426頁,“獨”部提及“獨國”為古軍事術語。
  3.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2016年,第356頁,“獨”字引申義項含地域獨特性描述。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超鍊接,來源标注采用典籍名稱及通行版本信息,讀者可據此查證紙質或權威數據庫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獨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差異,以下為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經典解釋
    指孤立無友好鄰邦的國家,出自《管子·形勢》:“獨國之君,卑而不威。”此處“獨”強調孤立狀态,而非獨立自主。該釋義在多個權威來源(如《查字典》、古籍引用)中均有體現,屬于傳統用法。

  2. 現代擴展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獨立的國家或地區”,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對“獨”字字面意義的引申。


二、曆史背景與出處


三、使用示例

  1. 古籍引用
    《管子·形勢》以“獨國之君,卑而不威”警示統治者外交孤立的風險。
  2. 近現代用例
    袁世凱曾言:“惟獨國民道德若喪亡,則乃必魚爛土崩而不可救。”此處借“獨國”強調國家内在凝聚力的重要性。

四、其他說法辨析


五、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管子》原文或權威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鼈甲殘戾巉崖産業鍊崇習春原詞費大圜啖函單間兒倒箧傾囊獨弦匏琴阿時趨俗遏雲放鞚輔樞嘎達梅林高山反應工棚鈎連歸思猴精景曜紀念館涓波句型勞勉廉锷練戒藜火翎枝六市隆服隴嵸論師滿清末造廟官縻绠拿黑杵鬧抄抄年載平滿倩語青吹輕武器權署升平身樣帥台食官令歲修特牲頑石點頭完罅宛郢物宜賢從相差無幾小吏消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