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達梅林的意思、嘎達梅林的詳細解釋
嘎達梅林的解釋
*********民間叙事長詩。取材于1929年内蒙古爆發的嘎達梅林起義的曆史事件。描寫嘎達梅林和妻子牡丹領導牧民起義,反對蒙古王公勾結軍閥殘酷壓迫人民,最後壯烈犧牲的鬥争事迹。作品以說唱形式叙事、抒情,刻畫人物性格鮮明生動。
詞語分解
- 嘎的解釋 嘎 ā 〔嘎嘎〕象聲詞,形容鴨子,大雁等的叫聲。 象聲詞,形容短促而響亮的聲音:汽車嘎的一聲刹住了。 嘎 á 同“尜”。 嘎 ǎ 乖僻,脾氣不好。 調(俹 )皮。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
- 林的解釋 林 í 長在一片土地上的許多樹木或竹子:樹林。森林。林海。林薮(a.山林小澤;b.喻叢集的處所)。 聚集在一起的同類的人或事物:書林。藝林。碑林。儒林。 姓。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曆史上的重要人物稱謂,其含義可從多維度解析:
一、詞源與稱謂構成
“嘎達”為蒙古語音譯,意為家中最小的兄弟(類似東北方言“老疙瘩”);“梅林”是官職名稱,指劄薩克達爾罕親王麾下的軍務統領,相當于旗級軍事指揮官。該稱謂源自其家族地位與官職的結合,并非本名。
二、人物身份
本名那達木德(漢名孟青山),1892年生于内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的貧苦牧民家庭。曆任達爾罕旗衛隊章京、紮蘭等職,33歲升任梅林,掌管130名騎兵。
三、曆史事件
1929-1931年領導反抗開墾草原起義:
- 起義背景:反對達爾罕王與奉系軍閥張作霖、張學良大規模開墾牧場,導緻牧民流離失所;
- 抗争過程:多次勸谏無效反遭革職囚禁,被妻子牡丹救出後率衆起義,轉戰科爾沁草原兩年;
- 壯烈結局:1931年4月5日在新開河渡口遭圍剿,彈盡糧絕後投河犧牲,時年38歲。
四、曆史意義與文化影響
- 民族象征:成為蒙古族反抗壓迫的精神圖騰,民歌《嘎達梅林》傳唱至今;
- 生态意義:中國最早為保護草原生态而發動的武裝鬥争;
- 藝術創作:衍生出交響曲、連環畫、影視劇等多類藝術作品。
數據補充:起義軍鼎盛時達2000餘人,作戰範圍覆蓋今通遼、興安盟等地,直接導緻東北軍閥暫停開墾計劃十餘年。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嘎達梅林這個詞是藏語中的一個詞彙,它的意思是“聖地”或“神聖的地方”。它可以拆分為3個部首:嘎、達、梅,分别代表土、人、木。嘎的筆畫數為3,達的筆畫數為8,梅的筆畫數為12。這個詞的來源是藏族人民對特定地點的稱呼,通常指的是一座山峰或湖泊,被他們認為是具有神聖意義和宗教價值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嘎達梅林的寫法為「嘎達梅林」。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比有所不同,所以并沒有固定的古代寫法。然而,由于藏文中使用的是梵文的一種變體,所以在過去也可以用梵文字母來表達嘎達梅林這個詞。
以下是一個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用法:在我們的旅行中,我們參觀了嘎達梅林,感受到了那裡的神聖和甯靜。
關于組詞,由于嘎達梅林是一個專屬的地名,所以沒有常見的相關組詞。
至于近義詞,可以使用“聖地”、“聖山”等詞語來替代嘎達梅林。
反義詞方面,可能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嘎達梅林對應,因為它是用來描述特定地點的。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