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高山反應的意思、高山反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高山反應的解釋

[reaction to high altitudes] 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由于空氣稀薄,使人呼吸不暢從而引起種種生理上的反應。一般健康人在海撥 4 千米以上有頭痛、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症狀。也叫“山暈”

詳細解釋

由于偶而登上空氣稀薄的高原或高山而發生的反應。一般健康人在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區有頭痛、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症狀。也叫山暈。《人民日報》1992.10.25:“剛上山時,别的不怕,就怕高山反應,頭痛,胸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高山反應(亦稱"高原反應")指人體急速進入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時,因大氣壓降低、氧氣含量減少而産生的生理功能代償性反應。根據《高原醫學手冊》,該現象主要由血氧飽和度下降引發,人體通過加快呼吸頻率和心率來維持供氧,這一過程可能引發多個系統功能紊亂。

主要表現包含三類體征:神經系統症狀(頭痛、失眠)、循環系統反應(心悸、血壓異常)及消化系統症狀(惡心、食欲減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高原病防治指南》指出,未適應者在海拔2500米以上即可能出現輕度反應,而海拔4000米以上中重度反應發生率可達37%-53%。

現代醫學防治強調階梯適應原則,建議每日上升高度不超過600米。西藏軍區總醫院高原病專家建議,出現症狀時可采取吸氧、服用乙酰唑胺等藥物幹預。值得注意的是,《中華醫學百科全書》記載,長期高原居民通過血紅蛋白濃度升高、毛細血管密度增加等代償機制形成生理適應,該過程通常需要3-6個月。

參考資料:

  1.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原病防治指南》
  2. 人民衛生出版社《高原醫學手冊》
  3. 西藏軍區總醫院臨床診療數據
  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健康科普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高山反應(又稱“山暈”或“高山病”)是指人體進入高海拔地區(通常海拔4000米以上)時,因空氣稀薄、氧氣含量低而引發的一系列生理適應性反應。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機制
    高原地區大氣壓和氧分壓降低,導緻人體吸入的氧氣減少,引發缺氧。此時,身體會通過呼吸加深加快、心率增加、紅細胞增多等代償性反應來適應環境。

  2. 典型症狀
    常見症狀包括頭痛(尤其在夜間或晨起加重)、頭暈、惡心、呼吸困難、心跳加快、乏力等,嚴重時可能出現浮腫或失眠。健康人群通常在海拔4000米以上出現症狀,但個體差異較大。

  3. 風險人群與禁忌
    嚴重貧血、心肺疾病、高血壓患者及感冒患者不宜進入高原,因缺氧可能誘發并發症。

  4. 預防與緩解

    • 漸進適應:登山時控制速度,避免劇烈運動,初期多靜養。
    • 藥物輔助:提前服用紅景天、肌肝片等藥物,補充葡萄糖。
    • 生活習慣:多飲水、飲食清淡、防寒保暖,避免飲酒吸煙。

若症狀嚴重(如持續呼吸困難、意識模糊),需及時就醫吸氧或撤離至低海拔地區。

别人正在浏覽...

扳平奔崩徧谕拆字詩常風篡殺膽守達子調開鬥豔争輝餩餩胹合惡石飛地改救國有化橫越紅燈綠酒回耗回傭夥賊缣綸見論驕覇解典鋪寂薎晶波經濟學經遠金紅金井進欵闊絕龍門陣買脫迷煩民甲莫可名狀穆護子鬧亂胚胎學盆花,盆花兒迫守千岩萬壑遷莺出谷淺斟低唱寝不安席青膚權閹羣抵睿算省錢識檢首夔授人口實遂迷不窹太弟頭容委冰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