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鈎連”。1.勾通連接。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鉤連。” 宋 李彌遜 《次韻林仲和筠莊》:“疊疊重重兩岸山,鉤連秀色上琅玕。”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時有竅穴鉤連,空懸無上處。” 魯迅 《集外集拾遺·<文藝研究>例言》:“《文藝研究》又甚願文與藝相鈎連。”
(2).鈎挂牽連。《資治通鑒·唐懿宗鹹通九年》:“枝黨鉤連,刑戮必多。” 明 宋濂 《呂府君墓志銘》:“獄辭有鉤連有不可決,君片言之閒,如庖丁刺牛,皆迎刃而解。” 傅尃 《感懷》詩之二:“黨禍鈎連天未悔,霸才消歇亂方真。”
“鈎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勾通連接
指事物之間通過某種方式相互銜接或貫通。例如李白《蜀道難》中“天梯石棧相鉤連”,描述棧道與山崖的物理連接。
例句: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巅……天梯石棧相鈎連。
鈎挂牽連
多用于抽象層面,表示事件、人物之間的關聯或牽涉。如《資治通鑒》中“枝黨鉤連,刑戮必多”,暗指案件中人脈關系的複雜牽連。
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物理連接多用本義(如建築、自然景觀),抽象關系則可能含引申義。參考來源包括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
鈎連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鈎(钅)和連(糸),共有12個筆畫。鈎連這個詞來源于漢語,也有繁體字形“鉤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過去的漢字寫法中很少使用左右結構,而是以上下結構為主。鈎連在古時候的寫法為“鈎”在上,“連”在下。
以下是一些關于鈎連的例句:
1. 落地窗外的夕陽把大地和山川都鈎連在一起。
2. 這個團隊以手術室為中心,鈎連起病房和醫療設備部門。
3. 古代的建築往往通過飛檐鬥拱來鈎連整個建築物。
鈎連的一些組詞包括:
- 連接:指兩者之間建立起直接或間接的聯繫。
- 聯絡:指以書信、電話、電子郵件等方式互相溝通、聯繫。
- 緊密:表示關系或聯繫十分密切、緊密。
鈎連的近義詞包括鍊接、聯結、銜接。
鈎連的反義詞包括斷裂、分離、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