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置的意思、斷置的詳細解釋
斷置的解釋
處置。《朱子語類》卷十八:“閒時看得道理分曉,則事來時斷置自易。” 宋 朱熹 《答劉仲升書》:“凡一念慮、一動作,便須著實體認此是天理耶?是人欲耶?子細辨别,勇猛斷置,勿令差誤。”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置的解釋 置 ì 放,擺,擱:安置。布置。置放。置身。位置。置信。置評。置疑。置辯。推心置腹。置若罔聞。置之度外。 設立,設備:裝置。設置。 購買:添置。置辦。置備。置買。 放擱 筆畫數:; 部首:罒; 筆順
網絡擴展解釋
“斷置”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duàn zhì,其基本含義為處置,即對事物進行判斷、處理或安排。以下是詳細解釋:
-
詞義解析
- 斷:本義為“截斷、決斷”,引申為判定、決定(如“斷獄”)。
- 置:意為“放置、處理”。
兩字結合後,“斷置”強調通過判斷後作出明确的處置或決策。
-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尤其與儒家理學相關。例如:
- 《朱子語類》提到“閒時看得道理分曉,則事來時斷置自易”,指平時明辨事理,遇事便能果斷處理。
- 朱熹在《答劉仲升書》中主張“勇猛斷置”,強調對“天理”與“人欲”的辨别與抉擇。
-
現代適用性
當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學術或文學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果斷處置”的深層含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其哲學背景或古籍用例,可參考《朱子語類》等理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置》一詞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 《斷置》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中第一個字是“斷”,讀音為duàn,意為中斷、斷裂;第二個字是“置”,讀音為zhì,意為安放、設置。
- “斷”的拆分部首是“斤”和“一”,其筆畫數為4畫,是一個基本的漢字。
- “置”的拆分部首是“矢”和“攵”,其筆畫數為13畫,也是一個基本的漢字。
《斷置》的來源、繁體及古時候漢字寫法
- 《斷置》一詞沒有特定的古代典籍來源或文獻記載記載,因此無法确定其确切的出處。
- 在繁體字中,“斷置”保持與簡體字相同的寫法,沒有特定的繁體形式。
- 根據古時的漢字寫法,可以推測《斷置》的寫法在古代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由于《斷置》一詞較新,古代寫法的詳細信息不太可能被找到。
《斷置》的例句
- 他斷置了不再繼續這項工作。
- 我決定斷置這段感情。
- 經過商讨,大家斷置了怎樣分配任務。
《斷置》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斷開、置放、斷章取義、置信等。
- 近義詞:中斷、停止、終止、廢除等。
- 反義詞:連續、維持、進行、保留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