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兩端的意思、兩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兩端的解釋

(1).事物的兩個頂端;兩頭。《論語·子罕》:“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孔穎達 疏:“兩端,終始也。” 宋 王禹偁 《大閱賦》:“出遊兵以定兩端,握奇數而制四面。”《元史·禮樂志二》:“相鼓二,制如搏拊,以韋為表,實之以糠。拊其兩端,以相樂舞節。”

(2).謂兩個極端。《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鄭玄 注:“兩端,過與不及也。”

(3).猶兩者。《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武安 已罷朝,出止車門,召 韓禦史大夫 載,怒曰:‘與 長孺 共一老秃翁,何為首鼠兩端?’”《宋書·律曆志中》:“古之為曆者, 鄧平 能修舊制新, 劉洪 始減《四分》,又定月行遲疾, 楊偉 斟酌兩端,以立多少之衷,因朔積分設差,以推合朔月蝕。” 唐 歐陽詹 《江夏留别華二》詩:“鄉路我尚遙,客遊君未回。将何慰兩端,互勉臨岐杯。”

(4).指遊移于兩者之間的态度。《史記·魏公子列傳》:“ 魏王 恐,使人止 晉鄙 ,留軍壁 鄴 ,名為救 趙 ,實持兩端以觀望。”《晉書·王浚傳》:“及 趙王 倫 篡位,三王起義兵, 浚 擁衆挾兩端,遏絶檄書,使其境内士庶不得赴義。” 宋 無名氏 《儒林公議》卷下:“ 世衡 知城事,寨下屬 羌 率持兩端,向背不常。”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五:“上以 第巴 始終反覆持兩端,乃追還其使。”

(5).猶兩種、兩類。《荀子·正論》:“而聖王之分,榮辱是也。是有兩端矣:有義榮者,有埶榮者,有義辱者,有埶辱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兩端"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三方面解析:

一、空間概念的本義 指物體的兩個盡頭部分。《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其基礎義為"事物的兩個頂端",如《論語·子罕》"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中即指問題的正反兩面(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

二、哲學範疇的引申 在儒家典籍中發展為辯證概念,《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鄭玄注稱:"兩端,過與不及也",指事物矛盾的兩個極端(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進一步闡釋為"如厚薄輕重",強調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

三、具體語境中的特殊指代

  1. 電工術語:指交流電路中的火線與零線,如《電工基礎》教材中"單相設備應連接電路兩端"(來源:高等教育出版社《電工技術基礎》)
  2. 數學概念:表示區間的起始點與終止點,遵循公式表達: $$ [a,b] = {x in mathbb{R} mid a leq x leq b} $$ 其中a、b即為區間兩端(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數學課程标準》)。

網絡擴展解釋

“兩端”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事物的兩個頂端或兩頭
    指具體事物的起點與終點、首尾或相對的兩部分。例如:

    • 機械裝置中的“兩端金屬探子”;
    • 古籍《元史·禮樂志》提到鼓的“兩端”用于調節樂舞節奏。
  2. 兩個極端或對立面
    常指矛盾或對立的兩種狀态,如“過與不及”。例如《禮記·中庸》中“執其兩端,用其中于民”,強調平衡兩種極端以取中道。


二、引申含義

  1. 指代“兩者”或“兩類”
    如《史記》中“首鼠兩端”形容猶豫不決的态度,現代語境中也可指需兼顧不同利益的情境。

  2. 遊移不定的态度
    用于描述在兩種選擇間搖擺的心理狀态,如《論語·子罕》中孔子“叩其兩端”以窮盡問題本質。


三、應用場景

如需更詳細古籍例證或現代用例,、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哀恤白大半掐操權長身出頭露面代位繼承帝祖東轄鬥钿二王帖方巾氣發縱指使蜂虿入懷﹐解衣去趕芙蓉城綱法還轍合無化療宦海浮沉豲戎洄懸家常茶飯箭幹交岔佳設魁領礧落梁颍淩災離鳥離披論辯風生論昏枚列辇下平緩坡壠強學卻才攘袪日升月恒山場善道盛從聖友寺诜枝時邁式式食油首尾書味四始訟屈恬憺頭爐香屯紥外方内員文宗閣烏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