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析圭儋爵 ”。《明史·倪嶽傳》:“命将徂征,四年三舉,絶無寸功。或高卧而歸,或安行以返。析圭擔爵,優遊朝行,輦帛輿金,充牣私室。”
“析圭擔爵”是一個古代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1. 發音與基本含義
發音為xī guī dān jué,字面指古代分封諸侯時,以玉圭(“析圭”)和酒器(“擔爵”)象征官職與爵位,引申為擔任官職、接受封爵。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明史·倪嶽傳》:“析圭擔爵,優遊朝行……”,原用于批評官員無功受祿的現象,後泛指受封官職。
3. 用法與引申義
4. 近義詞與結構
近義詞為“析圭儋爵”,二者均為并列結構成語,屬書面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
例句參考
《明史》例句:“析圭擔爵,優遊朝行……”(指官員無功卻享受高官厚祿)。
提示:該成語生僻且多用于曆史語境,日常交流建議優先使用常見詞彙如“加官進爵”。
析圭擔爵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四個漢字組成,含義十分豐富且多樣。
首先,我們來拆分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
1. 析:由木(mù,木字部首,表示與樹木有關)和斤(jīn,斤字部首,表示與力量有關)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畫。
2. 圭:由土(tǔ,土字部首,表示與土地有關)和兒(ér,兒字部首,表示與人有關)兩個部首組成。共有6畫。
3. 擔:由扌(shǒu,手字部首,表示與手有關)和旦(dàn,旦字部首,表示與時間有關)兩個部首組成。共有8畫。
4. 爵:由父(fù,父字部首,表示與父親有關)和勺(sháo,勺字部首,表示與飯食有關)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7畫。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詞組的來源。
據考據,析圭擔爵曾經是古代貴族使用的一種祭器,又稱作“祭爵”。它是用來祭祀祖先或神明之用,主要用于貴族的祭祀儀式。因此,詞組“析圭擔爵”中的每個字的意義都與祭祀、宗教儀式等有關。
在繁體字中,析圭擔爵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一緻。
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在有所不同。許多字的形狀以及部首的排列順序都有所變化。具體到析圭擔爵的字形,在古代可能與現在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字義基本保持一緻。
以下是一些關于析圭擔爵的例句:
1. 在春節期間,我們家族會舉行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其中就會使用到析圭擔爵。
2. 作為古代貴族的後代,她參與了一次關于析圭擔爵的學術研究。
現代漢語中,部分詞彙也能夠使用析圭擔爵作為組詞的一部分。
組詞:
1. 祭爵:指進行祭祀儀式時使用的爵。
2. 擔爵:指負責承擔或使用爵。
近義詞:
諸如祭爵、祭器等詞彙可以視作析圭擔爵的近義詞,它們都與祭祀儀式與祭器具有相關意義。
反義詞:
析圭擔爵所代表的是祭祀的儀式與器具,它們的反義詞可以是與祭祀無關的詞語,例如生活、娛樂等。
以上就是對于析圭擔爵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