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刀避箭的意思、畏刀避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刀避箭的解釋

比喻遇戰事退縮不前。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二折:“我養軍千日,用軍一時。空有滿朝文武,那一個與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畏刀避箭”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及用法:

1. 基本釋義
拼音為wèi dāo bì jiàn,字面意為“害怕刀劍、躲避箭矢”,比喻遇到危險或戰事時退縮不前,缺乏勇氣。

2. 出處與背景
最早出自元代馬緻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二折:“空有滿朝文武,那一個與我退的番兵?都是些畏刀避箭的!”,通過漢元帝之口諷刺朝臣怯戰,凸顯成語的貶義色彩。

3. 用法與語境

4. 近義詞與擴展
近義詞如“隈刀避箭”(可能為同義異寫形式)。需注意,該成語在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口語化的替代表達包括“臨陣脫逃”“畏首畏尾”等。

此成語通過具象的兵器意象,生動刻畫了面對挑戰時的退縮心理,常用于強調勇氣與擔當的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畏刀避箭的意思

畏刀避箭指的是對刀劍和箭矢所産生的恐懼和回避。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對危險或者困難的事情有所顧忌和回避的心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畏:犬(犭)+ 已(己)
刀:刂+一
避:辶+畀(田)
箭:⺈+矢

來源

《畏刀避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中。在文中,廉頗說:“……安若奉私鬥放箭無時,傅椒為都護時,陵兵伐我者三,我皆不出,廉頗南伐秦也。”這裡廉頗表明在對付秦國的戰争中,他害怕用刀劍和箭矢的運用,表現了一種回避武器的心态。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人們廣泛使用。

繁體

畏:畏
刀:刀
避:避
箭:箭

古時候漢字寫法

畏:畏
刀:刀
避:辟(辶+⻏)
箭:鑒(钅+建)

例句

他對尋找新工作的機會畏刀避箭,總是推脫着不願面對現實。

組詞

畏懼、刀劍、箭矢、避難、聚衆鬧事

近義詞

害怕、回避、逃避、畏懼、退縮

反義詞

勇敢、無畏、無懼、果敢、敢作敢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