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章截句的意思、斷章截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章截句的解釋

截取詩文的一章一句。《宋史·選舉志二》:“﹝ 紹定 ﹞三年,臣僚請:‘學校塲屋,并禁斷章截句,破壞義理,及《春秋經》越年牽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章截句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在引用他人文章或言論時,不顧及全文的整體含義和語境,隻孤立地摘取其中的片段或句子。這種做法往往會導緻對原意的曲解或誤解。

一、核心釋義

  1. 字面與引申義

    “斷章”指割裂文章的章節,“截句”指截取孤立的句子。合起來強調脫離語境、片面摘取的行為。其核心含義是引用時缺乏整體觀,易造成原意的失真。例如,在學術讨論中若隻抽取某研究的局部數據而忽略結論,即屬“斷章截句”(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

  2. 出處與典故

    該成語源自《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餘取所求焉。”原指春秋時外交場合截取《詩經》句子表達己意,後漸含貶義,批評片面引用的行為(參考: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

二、用法與辨析

  1. 典型用法

    多作謂語、定語,常見于批評性語境。如:“分析文獻需避免斷章截句,否則結論必然偏頗。”(參考:《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

  2.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斷章取義、以辭害意
    • 反義詞:融會貫通、顧全大局

      (參考: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三、常見誤用辨析

需注意與“斷章取義”的細微區别:“斷章截句”更強調截取動作的物理片段性,而“斷章取義”側重主觀曲解的結果。例如,裁剪視頻隻保留争議片段屬“斷章截句”,借此歪曲當事人立場則屬“斷章取義”(參考:呂叔湘《語文常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

四、權威例句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一:“讀書不可隻專就紙上求義理,須反來就自家身上推究。秦漢以後無人說到此,亦隻是一向去書冊上求,不就自家身上理會。蓋因是斷章截句,以資口耳之末。”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2. 《左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4.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研社)
  5. 符淮青《現代漢語詞彙》(北京大學出版社)
  6. 呂叔湘《語文常談》(三聯書店)
  7. 朱熹《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網絡擴展解釋

“斷章截句”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釋義

2.結構與用法

3.曆史出處與示例

4.易混淆成語辨析

5.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古代用例或現代延伸含義,可參考《宋史》原文或語言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報表撥墨不辦從義帶鋼玳梁達理倒贓東城父老傳東宮三少厄害放蠻攻掠好離好散黃金屋活字兼人解籍解救竭智驚奇警勗金陣峻密科道啃啃哧哧郐下無譏樂極哀來裡監淩霜門縫鳴蟬鳴號彌辔目光如鼠鮎魚上竹齧肥批八字破愁為笑淺謬青翦輕羅棄瓢翁桼政軟木畫瑞應如錐畫沙示弱適徙摔跟頭所識湯飯天高日遠挺起吐火羅語外政菀牧晚魄舞館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