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鮎魚上竹的意思、鮎魚上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鮎魚上竹的解釋

同“鯰魚上竹竿”。《爾雅翼·釋魚》:“﹝鮧魚謂之鮎魚﹞善登竹,以口銜葉而躍於竹上,大抵能登高。其有水堰處,輒自下騰上,愈高遠而未止。諺曰‘鮎魚上竹’,謂是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鮎魚上竹”是漢語中較為生僻的成語,其正确寫法應為“鲇魚上竹”,又稱“鲶魚上竿”。該成語源自宋代文人筆記《東坡志林》,字面指鲇魚試圖攀爬竹竿,但因體表黏液滑膩難以附着,比喻人在困境中徒勞掙紮或事态難以推進的狀态。

從語義結構看,該成語包含兩個關鍵意象:其一,“鲇魚”屬底栖魚類,生理特性決定其難以垂直攀爬;其二,“竹竿”表面光滑,形成天然阻礙。兩者組合構成矛盾關系,強化了“事與願違”的核心語義。《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喻困境中難以施為的窘狀”,常用于描述仕途受阻、學業困頓等場景,如明代《警世通言》中“功名路險,恰似鲇魚上竹竿”的用例。

現代語言應用中,該成語多出現于學術論著與曆史題材文學作品。商務印書館《成語源流大詞典》指出其與“逆水行舟”“緣木求魚”存在近義關聯,但更強調主觀努力與客觀條件間的尖銳矛盾。需注意的是,《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收錄該條目,建議使用時輔以語境說明以确保表達清晰。

網絡擴展解釋

“鮎魚上竹”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nián yú shàng zhú,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本想前進卻反而後退,形容上升或進步艱難,常帶有貶義色彩。


詳細解釋:

  1. 字面來源
    該成語源自鮎魚的特性。鮎魚(即鲇魚)體表黏液多且光滑,若試圖沿竹竿攀爬,會因摩擦力不足而不斷下滑,因此古人用“鮎魚上竹”比喻事與願違、難以達成目标。

  2. 比喻意義
    多用于描述努力卻適得其反的情景。例如在仕途、事業中遭遇阻礙,越努力反而越倒退,或目标看似近在咫尺卻難以企及。

  3.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宋代歐陽修《歸田錄》:“君于仕宦,亦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 後《爾雅翼·釋魚》補充了鮎魚的生物特性,進一步強化了“難以攀升”的意象。
  4. 用法與語境

    • 語法:主謂式結構,在句子中作賓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通常含貶義,強調努力與結果的不匹配。
    • 例句:

      他本想在職場上有所突破,結果卻屢屢受挫,真是“鮎魚上竹”,難以前進。


注意事項: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歸田錄》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伴飯指揮使備問變悟辨雨垂佑從目村婢丹麥人悼怅條蕩頓卧多則放迹豐标不凡風監鳳尾竹分星劈兩敷蕍好玩兒火兵踐跻絞盤介母金璧科策孔雀浪态例竟門零售洛濱笙命釘默會目連盤菜辟屬牽絲扳藤乾渣渣晴暢容衣入出三垓絁袍霜辔水部恕亮送往視居台面探勝談玄說妙委辟為甚猥巷沃灌毋句五言律詩閑問銷骨夏社邪風蟹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