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活字的意思、活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活字的解釋

[type] 通常用金屬、木質或塑料制作的長方塊,上面有凸起的字母,着墨後印出字來

詳細解釋

(1).印刷書籍時所用的一頭鑄着或刻着單個反着的文字或符號,排版時可以自由組合的方柱形物體。 宋 人 畢昇 發明。 清 代以前均以膠泥、木、錫、銅、鉛等材料制成,現代通用的是由鉛、銻、錫合金鑄成。 明 陸深 《金台紀聞》:“近日 毘陵 人用銅鉛為活字,視闆印尤巧便。” 曹洪奎 《活字排版工藝》第一章第二節:“于是有人創造單個字粒來排成印版,如有了錯字,丢句,多字,更改起來就方便了。這種單個字粒稱之為活字。”

(2).指靈活運用的字。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畢羅》:“畢羅注雲修食,當作活字。”按,“畢羅”相傳是少數民族 畢氏 、 羅氏 所喜愛的一種有餡的面食品(其實不是),于是就用“畢羅”表示這種面點,故為字(詞)的靈活運用。

(3).指還在使用的字。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其實,在古書中找活字,是欺人之談。例如我們翻開《文選》,何以定其字之死活?所謂‘活’者,不外是自己一看就懂的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活字”一詞的含義可以從以下角度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 活字指印刷術中可重複使用的單個字模,通常為長方體或方柱形材料(如金屬、木質、塑料),表面鑄有凸起的反向文字或符號,排版時自由組合成印版。其核心特點是「可移動性」,相較于雕版印刷更靈活高效。

二、曆史發展

  1. 起源:北宋慶曆年間(1041-1048年),畢昇發明泥活字,成為活字印刷術的開端。
  2. 材料演變:後發展出木活字(元代王祯)、銅活字(明代)、鉛合金活字(15世紀德國古騰堡)等。
  3. 國際影響:朝鮮曾使用鐵活字,古騰堡的鉛字技術推動了西方印刷革命。

三、功能特性

四、引申含義 在語言使用中,“活字”可比喻靈活運用的技能或創造力,如成語“活字活用”形容靈活變通的能力。

擴展閱讀:活字印刷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文化傳播具有裡程碑意義,詳情可參考《夢溪筆談》中畢昇泥活字的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活字的意思

活字是指一種可以反複利用的印刷字體,它由單個的鉛質或銅質字模組成,用于印刷文字。通過重新排列這些字模,可以制作出不同的文字和句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活字的部首是⼿(手部),它的總筆畫數為7畫。

來源

活字最早起源于中國,具體可追溯到公元1040年的北宋時期,由蔡倫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結合産生了活字印刷。隨後,活字印刷技術逐漸傳入其他國家和地區。

繁體

活字的繁體字為「活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活」字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在石刻或古代文物中,可以看到其形狀與現代略有差異,但整體上仍可認出。

例句

1. 印刷業的發展離不開活字技術的突破。

2. 他用活字拼湊出了一篇文章,打印得非常漂亮。

組詞

活字鉛、活字印刷、活字坊、活字爐、活字庫

近義詞

鑄字、鉛字、銅字

反義詞

固定字、木活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