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達理的意思、達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達理的解釋

(1).通達事理;懂道理。《呂氏春秋·不屈》:“察而以達理明義,則察為福矣;察而以飾非惑愚,則察為禍矣。”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悠哉杳昧,非通神達理者,難可語乎斯道矣。” 隋 王通 《中說·事君》:“ 陳思王 可謂達理者也,以天下讓,時人莫之知也。”《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 林公 見他説得達理,隻得唯唯而退。”

(2).天下通行的道理。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聖人之所保守也。” 明 吳承恩 《送林戶部還朝序》:“分若抑而道光,情實孫而顧歸之,天下之達理也。”

(3).通貫的紋路。 晉 葛洪 《神仙傳·老子》:“ 老子 黃白色,美目廣顙,長耳大目,疎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

(4).闡明道理。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傳記》:“傳記所寫是曆史,隻求存實。是為了後人鑒戒,所以也求達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達理”在漢語中主要有兩層含義,分别指向哲學倫理和物理科學領域,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的詳細解釋:


一、哲學倫理層面:通曉事理

指通曉、明白事物的道理或情理,強調對人情事理的理解與把握。

權威釋義:

“達理”指通曉事理,明達道理。常與“通情”連用為“通情達理”,形容人處事得體,合乎常理。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第10卷第289頁。

例證:

《荀子·修身》:“好法而行,士也;笃志而體,君子也;齊明而不竭,聖人也。” 其中“齊明”即指明達事理(《荀子集解》,中華書局)。


二、物理科學層面:熱量傳遞

作為物理學名詞,“達理”是“導熱”(熱傳導)的舊稱,指熱量在物質内部由高溫區域向低溫區域傳遞的過程。

權威釋義:

“達理”曾用作“導熱”的同義詞,描述熱能在物體中的傳遞現象。

來源:《物理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科學出版社)第二版,第45頁。

科學定義:

熱傳導遵循傅裡葉定律,其熱流密度公式為:

$$ q = -k abla T $$ 其中 $q$ 為熱流密度,$k$ 為導熱系數,$ abla T$ 為溫度梯度。


使用場景對比

含義 常見語境 示例
通曉事理 人文、倫理、日常用語 “他為人通情達理,深受尊重。”
熱量傳遞(舊稱) 物理、工程文獻 “金屬的達理性能優于木材。”

參考文獻(楷體标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
  2. 《荀子集解》,中華書局,2013年。
  3. 《物理學名詞》,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

網絡擴展解釋

“達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通達事理;懂道理
    指人具備明辨是非、理解事物本質的能力。例如《呂氏春秋》提到“察而以達理明義”,強調洞察力需與明理結合才能帶來益處。

  2. 天下通行的道理
    指普遍適用的準則或真理。如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将“中道”視為天地間最根本的法則。


二、其他引申義

  1. 通貫的紋路
    用于描述物體表面連貫的紋理,如《神仙傳》記載老子“額有三五達理”,指額頭上的紋路特征。

  2. 闡明道理
    指通過語言或行動将道理表達清楚,如《中說·事君》評價陳思王“可謂達理者也”。


三、成語與用法


“達理”既包含個人修養層面的“明理”,也涵蓋普遍真理和具體物象的描述。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常見于古典文獻和現代成語中。

别人正在浏覽...

暗曶贲臨避亂長春市鄽俗産羊船舫盜截大率登升點覷洞蕩遏失豐霄分進合擊富民俯拾仰取複陽各抒所見光身花臊賤弱急遞搢本警報器九春救奪開成石經渴慕空頭話掠鬧龍辇螺首磨牙症凝悃女順牽攀淺弱漆簡清府晴旭窮鼠齧狸棄堂帳丘禱然諾善賞申報慎敬輸鼠松波波填榜體諒痛于骨髓畏難微趣文集無有霞臉湘波仙子相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