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義的意思、從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義的解釋

趨就正義。《荀子·子道》:“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南史·檀韶傳》:“ 韶 ( 檀韶 )嗜酒貪橫,所莅無政績,上嘉其合門從義, 道濟 又有大功,故特見寵授。” 清 吳敏樹 《上曾侍郎書》:“其從義之鄉民,争願奮於行間,見死而不畏沮。此豈非天之所為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從義”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從義”指趨就正義,即遵循道義、堅守原則的行為。這一概念強調對義務和責任的忠誠,如《荀子·子道》提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主張道義高于權威。

二、詳細解釋與延伸

  1. 詞義分解

    • 從:本義為“跟隨”,引申為“依順、歸順”(如《孟子》中“從者數百人”)。在“從義”中,意為“遵循”。
    • 義:指正義、道義,如《南史》中記載檀韶因家族“合門從義”而受嘉獎。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職責或原則的堅守,例如:

    • 曆史文獻中贊揚忠義之士(如“合門從義”);
    • 現代語境中可指維護社會公平的行為(如“從義之民”)。

三、來源分析

  1. 古籍依據
    《荀子》《南史》等典籍通過對比“從君”與“從義”,凸顯道德優先性。
  2. 漢字演變
    “從”的甲骨文為兩人相隨之形,本義為隨行(),後衍生出“依順”“參與”等義項(如“從政”“從業”)。

四、總結

“從義”強調以道義為行動準則,其内涵既包含傳統忠孝觀,也體現對公理的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從”的詳細字義,可參考《說文解字》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從義

從義是一個漢字詞,通常表示在道義上支持或者遵守某種立場或者看法。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從”和“義”,總共有四個筆畫。

部首和筆畫

“從義”中的第一個部首是“從”字,表示跟隨、聽從或者支持。它的拆分部首是“人”,表明它是一個與人相關的事物。第二個部首是“義”字,表示道義、正确的原則或者行為規範。它的拆分部首是“讠”,表示與言語相關。

來源和繁體字

“從義”在《說文解字》中被列為一個獨立的詞目,“從”表示支持,而“義”表示道義準則。“從義”作為一個整體,意味着遵守正确的道義準則來支持或者遵守某種立場。

在繁體字中,“從”字保留了原來的形态,而“義”字變為了“義”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從寫法上來說,一般是先寫上面的“從”字,再寫下面的“義”字。

例句

1. 他從義地站在朋友的一邊,支持他們的決定。

2. 這個組織一直從義于義務教育,為貧困地區的孩子提供免費教育。

組詞

從義可以與其他字組成不同的詞彙,如“從容托物”、“從旁觀前”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遵義、順義、信義、允義

反義詞:違義、不義、背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