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從義的意思、從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從義的解釋

趨就正義。《荀子·子道》:“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南史·檀韶傳》:“ 韶 ( 檀韶 )嗜酒貪橫,所莅無政績,上嘉其合門從義, 道濟 又有大功,故特見寵授。” 清 吳敏樹 《上曾侍郎書》:“其從義之鄉民,争願奮於行間,見死而不畏沮。此豈非天之所為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義,漢語複合詞,由“從”與“義”兩個語素構成。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解釋,“從”本義為隨行,引申為依順、遵循;“義”指合乎道德準則的公正行為。二字合用時,“從義”指遵循道義準則行事,常見于古代典籍與現代漢語書面語。

一、本義解析

  1. 行為準則層面 《後漢書·馬援傳》載“從義而止”即強調以道義為行動邊界。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特指在重大抉擇中堅守倫理原則。

二、哲學延伸 2. 儒家倫理觀 《論語·為政》中“見義不為,無勇也”為詞源依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注明其蘊含“見義勇為”的派生關系。

三、語用特征 3. 現代使用範疇 北京語言大學《現代漢語實詞搭配詞典》數據顯示,該詞多與“明理”“守節”等詞搭配,常見于司法文書、道德評述等正式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從義”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體現。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從義”指趨就正義,即遵循道義、堅守原則的行為。這一概念強調對義務和責任的忠誠,如《荀子·子道》提到“從道不從君,從義不從父”,主張道義高于權威。

二、詳細解釋與延伸

  1. 詞義分解

    • 從:本義為“跟隨”,引申為“依順、歸順”(如《孟子》中“從者數百人”)。在“從義”中,意為“遵循”。
    • 義:指正義、道義,如《南史》中記載檀韶因家族“合門從義”而受嘉獎。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對職責或原則的堅守,例如:

    • 曆史文獻中贊揚忠義之士(如“合門從義”);
    • 現代語境中可指維護社會公平的行為(如“從義之民”)。

三、來源分析

  1. 古籍依據
    《荀子》《南史》等典籍通過對比“從君”與“從義”,凸顯道德優先性。
  2. 漢字演變
    “從”的甲骨文為兩人相隨之形,本義為隨行(),後衍生出“依順”“參與”等義項(如“從政”“從業”)。

四、總結

“從義”強調以道義為行動準則,其内涵既包含傳統忠孝觀,也體現對公理的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從”的詳細字義,可參考《說文解字》等權威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暴風疾雨筆楮筆仗不服氣猜警暢洽常熟市晨羞仇人相見,分外眼紅創艾刀斧手雕顇東野巴人鬥水發生認識論風暈骨自麾軍會戰護駕講畫江魚箭書蠒絮交譽進供禁奸晉年吉人自有天相記誦倥侗朗捷朗玉攏撚逆制胼手胝足貔貍拼版迫近撲剌氣氛汽鍋上醫醫國盛門戺庭試職手籠收孰書滴死井死裡求生酸困俗情桃花水特賣鍮銅微分隈倚無任之祿顯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