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祿的意思、斷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祿的解釋

停發俸祿。《北史·高闾傳》:“ 淮南王 他 奏求依舊斷祿, 閭 表以為若不班祿,則貪者肆其姦情,清者不能自保。詔從 閭 議。”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俸祿的終止或斷絕,多用于官員因特殊原因失去朝廷發放的俸祿。該詞由“斷”與“祿”構成,“斷”表示切斷、終止,“祿”指古代官吏的薪俸,合義體現古代職官制度中的懲戒機制。

從構詞法分析,“斷祿”屬于動賓結構複合詞,常見于唐宋文獻。例如《唐六典》記載官員渎職時“斷祿三季”,《宋史·職官志》提及“官吏考課劣者斷祿”。該詞在明清時期逐漸被“停俸”“革祿”等表述替代,現代漢語中已無實際使用案例。

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斷絕俸祿,古代對官吏的一種處分”,并引用《資治通鑒》中唐代宗時期“斷祿以懲”的實例。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未收錄該詞,印證其屬于曆史詞彙範疇。

字源學角度可追溯至《說文解字》,“祿”字本義為“福也”,後演變為特指官吏薪給。漢代《白虎通義》已出現“祿以代耕”的職官理念,至魏晉形成系統的俸祿制度,斷祿作為配套懲戒措施由此産生。相關制度研究可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中國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斷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停發俸祿,多用于古代官員俸祿制度相關語境。以下從不同角度展開解釋:

1.基本釋義

2.曆史背景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北史·高闾傳》,記載北魏時期淮南王奏請延續“斷祿”制度,即停止向官員發放俸祿。高闾對此提出反對,認為此舉會導緻貪腐橫行,清廉者難以自保,最終朝廷采納了高闾的建議。這反映了古代俸祿制度對社會治理的影響。

3.争議與影響

斷祿制度常伴隨官員腐敗問題。若俸祿被停發,部分官員可能通過非法手段斂財,而廉潔者則因缺乏經濟保障難以維持生計,導緻吏治混亂。

4.相關詞語

“斷祿”一詞濃縮了古代俸祿制度的曆史矛盾,既涉及經濟分配,也關乎吏治清廉。其具體應用可見于《北史》等史籍,現代多用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覽...

把淺八姓秉公不惟殘敵擦眼抹淚側微螭魅雠定傳集垂花二門從輕處罰崔崒大弁德鄰笃麼費口菲酌婦使賦輿感咽賀表紅殷殷解語窘困極态就第酒娘忌月稽查巨衍開利除害犒迎款望掠鬧廪賜臨死龍洞麻胡子旄人民食腦蓋念咎年年強鄰旗號氣餒擎舉阙虧驅屏讓渡宂厭騷驿聖筊事産松丸攤點武符五煙鮮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