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廪賜的意思、廪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廪賜的解釋

俸祿和賞賜。《後漢書·董卓傳》:“廩賜斷絶,妻子飢凍。”《周書·柳敏傳》:“ 文帝 見而歎異之,特加廩賜。” 宋 曾鞏 《本朝政要策·軍賞罰》:“﹝ 川 班殿直﹞廩賜優給,與禦馬直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廪賜是古代漢語複合詞,由“廪”與“賜”二字構成。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廪”本義指糧倉,《說文解字》釋為“谷所振入”,後引申為官府發放的糧食供給;“賜”則為“予也”,特指上位者對下級的恩賞。二字合稱專指古代官府按職級發放的俸祿與賞賜,常見于史書對官員待遇的記載,如《後漢書·百官志》所述“邊郡官廪賜優厚”。

該詞在語義構成上包含雙重内涵:其一為制度性供給(廪),體現職務對應的固定待遇;其二為額外恩賞(賜),反映特殊功績或節慶時的嘉獎。例如《資治通鑒》載漢宣帝诏書“益小吏俸,增邊郡廪賜”,即同時包含基礎俸祿調整與邊疆補貼政策。

從構詞法分析,屬并列式合成詞,二字平列互為補充。此類詞語在古漢語職官文獻中具有典型性,如《唐六典》記載官員考課制度時,将“廪賜厚薄”列為考核标準之一,表明其作為古代官僚體系物質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

網絡擴展解釋

“廪賜”是古代漢語中的合成詞,指俸祿和賞賜的結合體,常見于官員待遇或特殊人才嘉獎的語境。以下是具體解析:


詞義分解

  1. 廪(lǐn)

    • 本義為糧倉(如“倉廪”),後引申為官府供給的糧食或俸祿。
    • 在“廪賜”中特指固定發放的俸祿,例如官員的薪俸或科舉時代廪生享有的生活補助(如“廪膳生員”)。
  2. 賜(cì)

    • 指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財物賞賜,帶有恩惠性質,如“賞賜”“賜予”。
    • 在“廪賜”中強調額外的獎勵或恩賞,區别于固定俸祿。

合成詞含義


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典籍案例,可參考《明史·職官志》或地方志中的俸祿制度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博約不要臉廁篦長林豐草持質丑博唇舌大拇指頭端肅豐澍閤門光靈光素詭對姑繇鶴市花甲子昏噩漸積醮詞假造繼後競相就将就酒靠得可逆闊論劣厥逦迤隆慶窯羅者麥稈瑁湖苗頭粘着逆谏牌尾館芡實七代先靈青發青蜺賞愛神郁氣悴贳赦守早稅負熟年舒舒所出肅治探篹填積土語土葬晚夜香迳香莎醎腥小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