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忌月的意思、忌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忌月的解釋

(1).舊稱父母死亡的月份。《晉書·禮志下》:“ 穆帝 納後,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南齊書·張融傳》:“ 融 有孝義,忌月三旬不聽樂。”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忌日忌月》:“ 六朝 時又有忌月之説。 晉穆帝 将納後,以 康帝 忌月疑之,下其議。 荀納 、 王洽 等謂古但有忌日,若有忌月,則更當有忌時忌年,益為無禮。”

(2).佛教語。謂農曆正月、五月、九月為三“長齋月”,又稱忌月。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忌月之訛》:“今人上官任以正、五、九月為忌月,流俗相沿,不知何故。按内典,天以大寳鏡照四大部洲,此三月者,照南部洲時也,號長齋月,故宜修省耳,非忌月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忌月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分别與民俗禁忌和佛教禮儀相關,具體釋義如下:


一、民俗禁忌中的“忌月”

指古代特定月份因忌諱而禁止某些活動的時期。古人認為某些月份(如正月、五月)陰氣較重或與災厄相關,會避免搬遷、婚嫁等重大事項,以求平安。此義多見于古代歲時記載,如《荊楚歲時記》提到五月“忌曝床薦席”,認為該月不吉。

來源參考:

宗懔《荊楚歲時記》(中華書局點校本),描述古代月令禁忌;《中國民俗通志·禁忌志》(山東教育出版社),詳述傳統月份禁忌習俗。


二、佛教禮儀中的“忌月”

專指僧人圓寂後的紀念周期,又稱“諱月”。佛教規定僧侶去世後,其弟子需在特定月份(通常為逝世當月)舉行追思儀式,禁屠宰、誦經祈福,表達對師長的尊崇。此義載于佛教律典,如《釋氏要覽》明确“忌日,俗謂之忌月”。

來源參考:

釋道誠《釋氏要覽》(大正藏第54冊),記載佛教儀軌術語;《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定義“忌月”為僧侶忌辰之月。


詞源與演變

“忌”本義為憎惡、回避(《說文解字》:“忌,憎惡也”),引申為禁忌;“月”指時間單位。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文獻,融合了中原民間禁忌與佛教文化,唐宋後隨佛教普及成為固定術語。

來源參考: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解析“忌”字本義;《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忌月”詞條及曆史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忌月”是漢語中的傳統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父母去世的月份

在舊時禮俗中,“忌月”特指父母去世的月份,需避諱重要活動。例如:

二、佛教中的長齋月

佛教将農曆正月、五月、九月視為“長齋月”,又稱“忌月”,認為此三月宜齋戒修省:

補充說明

兩種含義均與“避忌”相關,但性質不同:前者基于孝道倫理,後者屬宗教習俗。需注意,“忌月”在現代使用較少,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化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白手起家白鹞蒡蓊菜抃悅曹王吵擾沖寒大寒豆稭段子爾曹費才封家豐節否滞公畜遘難構隙慣匪廣潤王閨襟黑埴合柱浣花溪輝輝駕役睫毛诘诮驚急禁運九輪絕世佳人逵陌廉冒籠鈎龍矩綠豆糕美士甿訟密陳平戢平頭百姓披校破軍青幹少常神馬時移世變踏爨天和鐵捺痛心傷臆推任忳厚委捐唯唯連聲穩情相司小婦下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