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斷遏的意思、斷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斷遏的解釋

阻攔隔斷。 晉 陸雲 《答車茂安書》:“斷遏海浦,隔截曲隈。”《南史·循吏傳·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遜 父子勇壯有權力,威制 交 土,聞刺史 滕遯之 當至,分遣二子斷遏水陸津要, 瑗 收衆斬 遜 ,州境獲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斷遏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阻擋、阻斷,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

    “斷遏”由“斷”(截斷)與“遏”(阻止)同義複合而成,強調強行攔阻、徹底隔絕的動作或狀态。例如:

    《漢語大詞典》釋為:“攔阻,阻擋。”

  2. 古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唐宋文獻,如唐代《酉陽雜俎》載:

    “以刀斷遏之,血流滂沱。”

    此處指用刀強行阻擋某物,導緻血流噴湧,凸顯其“強力制止”的語義。


二、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第6卷第1221頁收錄“斷遏”詞條,明确釋義為“阻擋”,并引用《酉陽雜俎》書證。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第312頁指出“遏”有“阻斷”義項,與“斷”同義複用,強化阻斷含義。

    來源: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01595-4。


三、語義演變與關聯

“斷遏”是具暴力阻截色彩的文言詞,其釋義及用例均以權威工具書為據,適用于古代漢語研究或文獻解讀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

“斷遏”是一個漢語動詞短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析:

一、基本含義

由“斷”(切斷、中斷)和“遏”(阻止、制止)兩個動詞構成,表示徹底阻攔或隔斷某事物的發展、擴展。例如在軍事或治理中阻斷敵方行動或不良現象的蔓延。

二、曆史文獻用例

  1. 晉代陸雲《答車茂安書》中提到“斷遏海浦,隔截曲隈”,指通過阻斷海岸和彎曲的水道來防禦外敵。
  2. 《南史·循吏傳》記載杜慧度通過“斷遏水陸津要”切斷叛軍交通要道,最終平定叛亂。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強調主動、強力的幹預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冰大坂步軍蟬露禅師吃飯呆答孩等由跌蹶東蕩西除凍筍附則陔蘭格殺歸總合下手華節呼必勒罕鹄鹄昏濛介士謹承钜學鴻生考驗壸閣料堆料峭靈空臨事而懼六屬耄夫夢想迷迷怔怔魔術師貊謡南蓢内翰疲堕毗藍婆品物牆墉青纻氣丕丕棬樞三頭山川米聚神通遊戲熟地説序飔飔談過其實逃命桃雀條香透心涼退屈踠蹏未售逶移弦鼗绡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