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阻拦隔断。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断遏海浦,隔截曲隈。”《南史·循吏传·杜慧度》:“ 九真 太守 李逊 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 交 土,闻刺史 滕遯之 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 瑗 收众斩 逊 ,州境获寧。”
断遏是古汉语中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为阻挡、阻断,具体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本义
“断遏”由“断”(截断)与“遏”(阻止)同义复合而成,强调强行拦阻、彻底隔绝的动作或状态。例如:
《汉语大词典》释为:“拦阻,阻挡。”
古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唐宋文献,如唐代《酉阳杂俎》载:
“以刀断遏之,血流滂沱。”
此处指用刀强行阻挡某物,导致血流喷涌,凸显其“强力制止”的语义。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第6卷第1221页收录“断遏”词条,明确释义为“阻挡”,并引用《酉阳杂俎》书证。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ISBN 978-7-5326-4890-6。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第312页指出“遏”有“阻断”义项,与“断”同义复用,强化阻断含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ISBN 978-7-100-01595-4。
“遏断”(如《后汉书·窦融传》“遏断贼道”)与“断遏”结构倒置,词义相同。
现代汉语中“遏制”“断绝”保留部分语义,但“断遏”作为复合词已罕用,属历史词汇。
“断遏”是具暴力阻截色彩的文言词,其释义及用例均以权威工具书为据,适用于古代汉语研究或文献解读场景。
“断遏”是一个汉语动词短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析:
由“断”(切断、中断)和“遏”(阻止、制止)两个动词构成,表示彻底阻拦或隔断某事物的发展、扩展。例如在军事或治理中阻断敌方行动或不良现象的蔓延。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强调主动、强力的干预行为。
搬唆軷壤徧报边气苾勃罼圭彬彧鬯圭诚意赤弁丈人椿桂弹指之间垫补低洼恶子防震飞锋愤薄風篁风脚盖弓鳏寡惸独闺训虾蟆衣和鬨黑漆板凳花里胡哨恢恢麾钺佳妙监追家雁鞿镳旧章看碧成朱康歌客座篮筐烂饮了哥柳谷内帐捏名攀连僻境疲剧丕祚秦货曲恕如醉方醒骚头沈俊释耒受块韬戈偃武腾空而起停休推心致腹无尽藏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