绡縠的意思、绡縠的詳細解釋
绡縠的解釋
泛指輕紗之類的絲織品。 三國 魏 曹植 《迷疊香賦》:“去枝葉而特禦兮,入綃縠之霧裳。” 唐 劉禹錫 《春日退朝》詩:“瑞氣卷綃縠,遊光泛波瀾。” 清 唐孫華 《偕同年吳元朗遊西泾次友人韻》:“送别臨河梁,暮涼怯綃縠。”
詞語分解
- 绡的解釋 绡 (綃) ā 生絲。 生絲織物:绡頭(古代束發的頭巾)。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縠的解釋 縠 ú 有皺紋的紗:绮羅绫縠。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绡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義和比喻義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指輕紗類的絲織品,如薄綢、細紗等。其中“绡”指生絲織成的薄綢,“縠”指有皺紋的紗()。這一解釋在多個文獻中均有體現,例如:
- 三國曹植《迷疊香賦》提到“入綃縠之霧裳”,形容衣物如輕紗般飄逸。
- 唐代劉禹錫《春日退朝》詩中以“瑞氣卷綃縠”描繪薄紗般的霧氣。
二、比喻義與成語用法
- 引申含義
在權威來源(如《查字典》)中,“绡縠”被定義為成語,比喻微小的事物或細微的差别。例如:
- 形容貢獻或成就雖小卻有意義,如“他的貢獻雖如绡縠,但不可忽視”。
- 近義詞包括“細微”“毫末”,反義詞為“巨大”“顯著”。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古詩文中形容輕薄的織物或缥缈的意境()。
- 日常交流:強調事物微小或差異細微,如學術讨論、工作評價等()。
四、文獻例證
- 清代唐孫華詩句“暮涼怯綃縠”,以“绡縠”表現紗衣的輕薄()。
“绡縠”既可指具體的輕紗類絲織品,也可作為成語比喻微小事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迷疊香賦》《春日退朝》等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绡縠的意思
《绡縠》(xiāo h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精細、高級的絲織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绡縠》的部首是纟,總共有12個筆畫。
來源
《绡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是一種用絲織成的細薄織物,常被用于制作華美的衣物和貴重的禮品。
繁體
《绡縠》的繁體字為「綃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绡縠》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整體結構基本保持不變。
例句
1. 她穿着一條绡縠制成的華麗長裙,顯得格外高貴。
2. 這幅畫的繪制十分精細,如同用绡縠編織的一樣。
組詞
绡縠織物、绡縠制成、绡縠衣裳
近義詞
絲綢、錦緞、絹布
反義詞
粗布、麻布、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