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臨事而懼的意思、臨事而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臨事而懼的解釋

謂遇事謹慎戒懼。語出《論語·述而》:“暴虎馮 河 ,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街亭自貶疏》:“臣以弱才,叨竊非據,親秉旄鉞以厲三軍,不能訓章明法,臨事而懼,至有 街亭 違命之闕。”《三國志·魏志·辛毗傳》:“夫廟算而後出軍,猶臨事而懼,況今廟算有闕而欲用之,臣誠未見其利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臨事而懼”是一個出自《論語》的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背景

3.使用場景

4.例句參考

5.反義詞辨析

這一成語融合了儒家對理性與克己的推崇,倡導以敬畏之心對待事務,通過充分謀劃達成目标。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臨事而懼

臨事而懼是指面臨困難或重要場合時心生畏懼、膽怯的心理狀态。它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可以拆分為“臨”和“懼”。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這個詞。

部首和筆畫

詞語“臨事而懼”中的第一個字“臨”拆分後的部首是“一”,它是一個基本的漢字部首,表示“一”的意思。筆畫數為2。第二個字“懼”的部首是“心”,它表示與心相關的意思。筆畫數為13。

來源

“臨事而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典籍《論語·子罕篇》中的一句話:“大哉!信之至也,未發之也,亮而動之,不信邪!巧而不正,驕而無禮,谄而不信,臨而不懼,隨而不突,防而不拙,為之而腴。”這句話中的“臨而不懼”就是現代成語“臨事而懼”的典故來源。

繁體

繁體字“臨事而懼”與簡體字拼寫相同,字義也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一定差異,但是“臨事而懼”在古代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在競賽前臨事而懼,但最終還是勇敢地上台了。

2. 面對危險,我們不能臨事而懼,要保持冷靜和勇氣。

組詞

1.臨陣磨槍:指在戰鬥即将開始的時候才準備好武器和裝備。

2.膽怯:指害怕、膽小。與“臨事而懼”意義相近。

近義詞

畏縮、驚恐、恐怖。這些詞語都表示害怕、膽怯的意思。

反義詞

勇敢、勇于面對。與“臨事而懼”意義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