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渡;禁渡。 宋 蘇轼 《大風留金山兩日》詩:“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颠風當斷渡。” 宋 惠洪 《冷齋夜話·夢中作詩》:“三月七日,偶與 瑩中 濟 湘江 ,是日大風,當斷渡。” 宋 陸遊 《南唐書·胡則傳》:“使者至 獨樹浦 ,大風斷渡。”
“斷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斷渡”指停渡或禁渡,即因特殊原因(如惡劣天氣、禁令等)導緻渡船無法通行。該詞由“斷”(中斷)和“渡”(橫渡江河)組合而成,字面含義為“中斷渡河”。
該詞多見于宋代文獻,例如:
部分資料(如)将“斷渡”解釋為比喻事情無法繼續或陷入僵局,如“渡船斷裂導緻行程中止”。此用法更接近現代引申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多用于描述自然條件阻礙交通或人為禁令導緻停渡,常見于古代詩文及曆史記載。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文學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可參考《蘇轼詩集》《冷齋夜話》等文獻。
《斷渡》這個詞是指過河,渡河時需要打斷水路的意思。
标題2: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部首是水(氵),共包含了7個筆畫。
标題3:來源和繁體《斷渡》一詞來源于古代漢字,是由“斷”和“渡”兩個字組成。在繁體文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一樣。
标題4: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斷渡》為例,古時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變化,但整體的字形和字義并沒有改變。
标題5:例句他決定斷渡狂妄的河流,繼續前行。
标題6: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組詞:斷絕、斷裂、渡口、渡船。
近義詞:渡過、過河。
反義詞:連通、通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