匕爨的意思、匕爨的詳細解釋
匕爨的解釋
匕,羹匙;爨,竈。借指炊事。 明 馮夢龍 《智囊補·閨智·陳覺妻》:“ 陳覺 微時,為 宋齊丘 之客。及為兵部侍郎也,其妻 李氏 妬悍,親執匕爨,不置妾媵。”
詞語分解
- 匕的解釋 匕 ǐ 〔匕首〕短劍。 古代指勺、匙之類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匕箸”。 筆畫數:; 部首:匕; 筆順編號:
- 爨的解釋 爨 à 燒火做飯:分居各爨。 竈:“客傳蕭寒爨不煙。” 中國宋雜劇、金院本中某些簡短表演的名稱:《講百花爨》。《文房四寶爨》。 演戲:“夫優伶爨演,實始有唐《目連救母》之起。” 姓。 筆畫數:; 部
網絡擴展解釋
“匕爨”是一個由“匕”和“爨”組成的漢語複合詞,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義分解
- 匕:古代指取食的羹匙,後泛指餐具,如《說文解字》中記載“匕,所以比取飯”。
- 爨:本義為燒火煮飯,引申為竈台或炊事活動,如《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到“許子以釜甑爨”。
引申含義
“匕爨”合用時,字面指炊事所需的餐具與竈台,比喻事物或人之間密不可分的依賴關系,類似“相輔相成”。例如:
- 形容合作中雙方缺一不可(如“親執匕爨,不置妾媵”)。
- 批評缺乏獨立性的人(如“分居異爨”的引申用法)。
使用場景
- 曆史文獻:見于《左傳·宣公十年》中的典故,描述春秋時期事務的相互依存性。
- 文學引用:明代馮夢龍《智囊補》用“親執匕爨”形容夫妻共同操持家務的協作關系。
注意
-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文或學術讨論中。
- 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是褒義(強調協作)還是貶義(批評依賴)。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左傳》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匕爨(bǐ cuà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匕"是指勺子,屬于一類表示器具的部首;"爨"是指炊事、做飯的動作,屬于一類表示動作的部首。
關于筆畫,"匕"部有2畫,"爨"部有13畫,總共是15畫。是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漢字。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炊事用語,表示用勺子翻炒或烹饪食物的動作。在古代的繁體字中,"匕爨"的寫法也有所不同。
例句:我用勺子匕爨着翻炒菜肴。
與"匕爨"相關的組詞較少,因為它是一個比較獨立的詞彙。但是可以用它來組成其他詞語,如"匕爨翻攪"等。
近義詞方面,"匕爨"可以和"做菜"、"炊事"等詞語互換。
反義詞方面,沒有明顯的反義詞和"匕爨"對應。
希望以上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