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身殒命。謂以死相報。《梁書·袁昂傳》:“竊以一飡微施,尚復投殞;況食人之祿,而頓忘一旦,非唯物議不可,亦恐明公鄙之,所以躊躇,未遑薦璧。”《資治通鑒·齊和帝中興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雲:“投殞,言投命殞身也。”
“投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tóu yǔn,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綜合多來源解釋如下:
字面含義
由“投”(投入、投身)和“殒”(死亡、殒命)組成,字面可理解為投身殒命,即以生命為代價表達忠誠或報恩。例如《梁書·袁昂傳》中“一飡微施,尚復投殞”,意為“即使是一頓飯的小恩惠,也願以死相報”。
引申含義
現代詞典(如)擴展為投降或自殺,或比喻陷入無法挽回的絕望境地。例如:“投殒之局”可形容絕境。
“投殒”的核心是以生命為代價的行為,但具體指向需根據上下文:
投殒(tóu yǔn)是一個漢字詞語,含義為投身于死亡。下面将對該詞進行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等方面進行解釋。
投殒的部首是手(扌)和歹(殳),總共有12個筆畫。
投殒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在繁體字中,投殒的“投”字寫作「透」,而“殒”字則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投殒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字形上,古代的“投”字是一個由兩個扌組成,表示動作;而“殒”字由“金”字(表示武器)上加上一個“殳”字(表示殺傷)構成。整個字形表示投入死亡的動作。
1. 他因感到絕望,決定投殒自己。
2. 這個角色為了正義,勇敢地投殒了。
投降、投票、毒投等。
投身、投奔、自殺。
存活、幸存、活下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