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絕的意思、工絕的詳細解釋
工絕的解釋
[artful] 工巧至極
所畫花鳥山水,無不工絕
詳細解釋
精極。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趙·劉淵》:“文學武事,并皆工絶;猨臂善射,膂力過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狐夢》:“ 畢 持杯向口立盡。把之膩軟;審之,非杯,乃羅襪一鉤,襯飾工絶。”
詞語分解
- 工的解釋 工 ō 個人不占有生産資料,依靠工資收入為生的勞動者:工人。工人階級。工農聯盟。 制造生産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生産事業:工業。工業革命。 從事體力或腦力勞動:工作。工廠。竣工。 工作量:記
- 絕的解釋 絕 (絶) é 斷:絕種。絕緣。絕嗣。絕情。絕迹。斷絕。杜絕。滅絕。空前絕後。 盡,窮盡:絕命。絕望。絕境。絕棋。氣絕。 極,極端的:絕妙。絕密。絕壁。絕無僅有。 獨特的,少有的,沒有人能趕上的:絕色
專業解析
"工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技藝、作品或才能達到精妙絕倫、登峰造極的境界。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文獻的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
字義拆解
- 工:指技藝精巧、細緻,如《說文解字》釋為“巧飾也”,引申為高超的技藝。
- 絕:意為“極”“最”,表示程度達到頂點,如《廣雅》雲“絕,極也”。
二字結合,強調技藝或作品精妙到無可超越的程度。
-
整體含義
“工絕”形容藝術創作(如繪畫、書法、工藝)或才能表現極為精湛,超越尋常,常見于古代文論與品評。例如:
南朝謝赫《古畫品錄》評顧恺之:“格體精微,筆無妄下,但迹不逮意,聲過其實。然工絕千古,不可複加。”
(來源:謝赫《古畫品錄》,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版)
二、典籍用例
-
書畫評論
- 清代《佩文齋書畫譜》載:“王維山水工絕,詩畫合一,為南宗之祖。”
(來源:《佩文齋書畫譜》卷四十五,康熙内府刻本)
- 明代董其昌《畫禅室隨筆》稱:“倪瓒畫作簡淡荒寒,而筆墨工絕,逸品之冠。”
-
文學品鑒
三、權威辭書釋義
-
《漢語大詞典》
工絕:謂技藝精妙絕倫。
示例引《太平廣記》:“吳道子畫地獄變相,筆力勁怒,變狀陰怪,觀者毛戴,工絕當代。”
(來源: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第3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第121頁)
-
《辭源》(修訂本)
工絕:工巧絕倫。多指藝術造詣。
引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宋人花鳥,刻畫精細而生機盎然,工絕而不闆滞。”
(來源:商務印書館《辭源》1983年版,第688頁)
四、語義演變
- 古代:側重技藝的極緻性(如“工絕一時”“工絕造化”)。
- 現代:使用頻率降低,多見于學術性藝術評論或仿古語境,如“此仿古瓷釉色工絕,幾可亂真”。
參考文獻
- 謝赫《古畫品錄》,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中華書局,1962.
- 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
-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3.
- 《佩文齋書畫譜》,康熙内府刻本(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網絡擴展解釋
“工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技藝或作品的精巧程度達到極緻。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 工:指技藝、工藝,強調技術層面的精湛。
- 絕:意為“超越、極緻”,表示達到常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 合義:形容技藝或作品極其精巧,如“工巧至極”“精極”。
2.文獻例證
- 古代典籍中多次出現該詞,例如:
- 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提到劉淵“文學武事,并皆工絕”,贊其文武才能超群。
- 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狐夢》中描述羅襪“襯飾工絕”,突顯裝飾工藝的精妙。
3.現代用法
- 多用于藝術、手工藝等領域,如稱贊書畫、雕刻等作品技藝高超,例:“所畫花鳥山水,無不工絕”。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精妙、絕倫、巧奪天工。
- 反義詞:粗劣、拙劣。
5.補充說明
- 該詞屬于書面語,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評論或曆史文獻。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十六國春秋》《聊齋志異》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捱光愛流巴哒城市捶掠辍朝大巢彈子渦燈馬鬥意堕落繁詭罰直楓橋佛母浮靡膚劄跟着宮檻故我洪腫黃胖日頭回輪火環惑箭江海人兼通交援禁衛九江八河舊損積稸控股公司愧恧喟焉療養所隸變蒙胧妙義明治維新敏銳墨山内秀前奏啓沃妊婦人相山叢賞工身無完膚石箭師資守身如玉雙跪碎璧亡識相語系梁細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