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go up onto the platform;appear on the stage]∶角色登台演出;到舞台或講台上去
上台表演
(2) [assume power]∶比喻出任官職或開始掌權(多含貶義)
(1).指宮廷,朝廷。《南史·齊鄱陽王锵傳》:“ 鏘 以上臺兵力既悉度 東府 ,且慮難捷,意甚猶豫。”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張常侍題集賢院詩因以繼和》:“騎省通中掖,龍樓隔上臺。” 宋 宋祁 《送承制劉兼濟知原州》詩序:“帝偉之,即詔以二千石守 朝那 ,給上臺千兵,光寵帳下。”
(2).上司,上官。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夢狼》:“黜陟之權,在上臺不在百姓,上臺喜,便是好官。”《儒林外史》第四三回:“ 雷太守 道:‘也罷,我們将此事叙一個簡明的禀帖,禀明上臺,看上臺如何批下來,我們遵照辦理就是了。’” 清 王昙 《為吳江紳士呈請于本縣建昭忠祠狀》:“皇上賜有恩卹銀兩,尚留公庫,未紉私囊,可否馳牋上臺,下牒本縣?”
(1).指角色登台演出。《紅樓夢》第五四回:“ 文官 等聽了出來,忙去扮演上臺,先是《尋夢》,次是《下書》。” 包天笑 《钏影樓回憶錄續編·綴玉軒雜綴》:“ 梅蘭芳 在 北京 ,不是長日在家閒居,逍遙自在的,一年之中,便有好多回搭了班子上台唱戲的。”
(2).比喻出掌政權或就任要職。 毛6*澤6*東 《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這一年, 德 國是 希特勒 上台, 美 國是 羅斯福 上台,這個時候, 美 蘇 才建交。” 茅盾 《色盲》:“舊官僚想要再上台,簡直是無論什麼手段都會用出來的。”
(1).星名。在文昌星之南。《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為司命,主壽。”《隋書·藝術傳·庾季才》:“頃上台有變,不利宰輔,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元史·世祖紀二》:“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輿鬼,昏見西北,貫上台,埽紫微、文昌及北鬥。”
(2).泛指三公、宰輔。 三國 魏 阮籍 《詣蔣公奏記辭命》:“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羣英翹首,俊賢抗足。”《晉書·劉寔傳》:“聖詔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南齊書·高帝紀上》:“ 太祖 固辭上台,即驃騎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 唐 元稹 《李愬妻韋氏封魏國夫人制》:“今 愬 積行累功,以緻爵位,六遷重鎮,名列上台。”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上台漢語 快速查詢。
“上台”是一個多義詞,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核心含義,依據權威漢語詞典釋義整理如下:
指走到或登上高出地面的台狀物體(如舞台、講台、主席台等)。
由低處走到高處;特指登上舞台、講台或主席台等。
演員上台表演前需要調整情緒。
代表們依次上台領取獎狀。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23頁,商務印書館。
《新華詞典》(第4版)第865頁,商務印書館。
最常用義項,指擔任領導職務或掌握權力(多指政治、管理層面)。
比喻出任官職或掌握政權、管理權。
新一屆政府上台後推行了改革政策。
公司高層變動,新任CEO即将上台。
來源依據: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第1237頁,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23頁,商務印書館。
在特定語境中可指公開出面處理事務或承擔重要角色。
引申為公開出面(如解決糾紛、承擔責任等)。
這次危機必須由負責人親自上台表态。
雙方争執不下,最終由經理上台調解。
來源依據:
《新華詞典》(第4版)第865頁,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大詞典》第5卷,第214頁,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詞典名稱 | “上台”釋義要點 |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1. 登台(演出等) |
2. 比喻出任官職或掌權 | |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 | 1. 登上舞台或講台 |
2. 借指擔任領導職務 | |
《新華詞典》(第4版) | 1. 登上舞台或講台 |
2. 比喻出任官職或掌權 |
說明:以上釋義綜合了國内最具權威性的漢語工具書内容,釋義與用例均符合現代漢語規範用法。政治引申義為當代最常用義項,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上台”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登台表演或演講
指角色登上舞台演出,或到講台上發言。例如:“演員上台表演”“學生上台演講”。
掌權或就任要職
比喻出任官職或掌握政權,多含貶義。例如:“新政府上台後推行改革”。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天文與官職的關聯
如需更完整釋義,可查看(搜狗百科)或(查字典)來源。
忭躍渤鞮海蒼氓嘲問尺二圭赤绠喘月吳牛黜棄蕩薄疊歲洞燃盾鹵多種二蘇遏私風體擱得住弓形橫人畫地為獄混踐忽似建絨濟河焚舟紀理急忙舊地卷帳焌糟口滑跨馬苦刻老炮兒連霧鄰舍賣禍黴雨廟碑木老老賠鈔砰啪偏殿青鬒秋音儒侶如面傷心蒿目石哈欠收頓書帶草庶望叔祖母瑣説彤盧頭童汙點五陣狎密香縷斜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