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莝的意思、豆莝的詳細解釋
豆莝的解釋
豆和草。亦指糧草。 宋 蘇轍 《飲酒過量肺疾複作》詩:“達人遺形骸,駑馬懷豆莝。” 明 李夢陽 《豆莝行》:“将軍兵部蔽江下,飛報沿江催豆莝。”
詞語分解
- 豆的解釋 豆 ò 雙子葉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樹”、“黃豆”、“綠豆”、“紅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統稱豆類植物,亦指這些植物的種子:豆科。豆子。豆莢(豆角兒)。豆漿。豆綠。
- 莝的解釋 莝 ò 鍘碎的草:“置莝豆其削。” 飼料草:“有論罪,輸掌畜官,使斫莝。” 筆畫數:; 部首: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豆莝”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基本釋義
- 讀音:dòu cuò(注音:ㄉㄡˋ ㄘㄨㄛˋ)
- 含義:原指豆類與鍘碎的草料,後泛指糧草或飼料。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字義拆解
- 豆:本義為豆類植物,引申為糧食作物。
- 莝:意為鍘碎的草料,如《說文解字》釋為“斬刍也”,即切碎的飼草。
文獻例證
- 宋代蘇轍《飲酒過量肺疾複作》詩句:“達人遺形骸,驽馬懷豆莝。”此處以“豆莝”指代馬匹的飼料,與超脫的“達人”形成對比,強調物質需求與精神境界的差異。
- 明代李夢陽《豆莝行》提到:“飛報沿江催豆莝”,反映了古代軍事行動中對糧草供應的重視。
使用注意
該詞屬于古漢語詞彙,現代語境中極少出現,常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中。如需深入考證,建議結合《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或參考古代農政、軍事後勤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豆莝(dòu suā)是一個中文詞彙,它的意思是指豆腐幹片或者豆皮。現在讓我們來一起拆分一下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該詞的部首是“豆”字底部的“艹”部,拆分後可以記作“⺮”,而豆莝的筆畫數目為11畫。豆莝這個詞的來源與豆制品的制作過程有關。它是通過将黃豆打碎、加入調料後煮熟,再将其鋪在竹簾上晾幹而成。這種制作方法在古代曾被稱作“梳打”,後來發展演變成現在的豆莝。
關于豆莝的繁體字寫法,它可以寫作「豆莝」,其中「莝」的部首為「艹」且僅有3畫。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關于豆莝的古時候寫法,我們無法确定。現代對「豆莝」的字體設計,經過了一些修改和調整,使得字形更符合人們的審美觀。
我們來看一些關于豆莝的例句:
1. 我今天準備買一塊豆莝作為零食。
2. 這家餐廳的豆莝非常美味。
3. 做豆莝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制作過程。
還有一些與豆莝相關的組詞,例如:豆莝卷、豆莝飯、豆莝沙拉等等,這些都是以豆莝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
關于近義詞,我們可以用「豆幹」來替代豆莝,因為它們指的都是同一種食物。而關于反義詞,我們可以使用「肉類」或者「其他蔬菜」,因為它們代表着與豆莝相對的食物類别。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夠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高興繼續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