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衆愚妄之人。《書·益稷》:“庶頑讒説,若不在時,侯以明之,撻以記之。” 孔 傳:“衆頑愚讒説之人。”
“庶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庶頑”指衆多愚昧頑固的人,常用來形容群體中思想固執、難以教化的人。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強調平凡或普通人的愚妄特性。
組合後,“庶頑”既包含數量上的“衆多”,又突出性格上的“頑固不化”。
“庶頑”一詞融合了“庶”的群體性與“頑”的頑固性,常用于古典語境或書面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貶義程度。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權威詞典。
《庶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本性頑固、不易改變的樣子。
《庶頑》由“廣”和“犬”兩個部首組成。它一共有12畫。
《庶頑》最早出現在《莊子·逍遙遊》中:“始皇者,材器與身俱廢也,而亦頑庶成一世。”意指始皇帝廢棄了大量人力、物力去修築萬裡長城等工程,雖然這樣做很不聰明,但卻使他成為了一個形象固執己見的人。
《庶頑》的繁體字為「庶頑」。
《庶頑》的古代漢字寫法為「庻頑」。
1. 他所持有的觀點非常庶頑,不容易被說服。
2. 她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庶頑性格,導緻與他人關系緊張。
庶民、庶凡、頑固、固執、倔強
頑固、倔強、執拗、固執
柔順、溫和、易變、順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