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遠偏僻之地。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于時上富於春秋,聖德汪濊,奇志妙思,神鑒靈察。方将審禦陰陽,增耀日月,極禎祥於遐奧,飛仁風以樹惠。”
(2).深奧;幽深。 晉 陸雲 《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诔》:“耽精遐奧,肆志篇章。” 唐 梁肅 《遊雲門寺詩序》:“脫人世之羈鞅,窮林泉之遐奧。”
“遐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xiá ào,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地理層面的解釋
指荒遠偏僻之地,強調空間上的遙遠與隱蔽性。例如三國時期曹植在《魏德論》中提及“極禎祥於遐奧”,即用此意描述邊遠地區。
抽象層面的解釋
表示深奧、幽深,常用于形容思想、學問或事物的深邃難測。如晉代陸雲《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诔》中“耽精遐奧,肆志篇章”,即贊頌對方鑽研精深學問。
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含義,例如:
以上解析綜合了詞典釋義及古籍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辭海》或《魏德論》原文。
「遐奧」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深奧、高深的意思。
「遐奧」的部首是「辵」,總共有12畫。
「遐奧」這個詞是由「遐」和「奧」兩個字組合而成。其中,「遐」的本義是指遠遠的,延長到現在泛指長遠、遙遠。「奧」的本義是指深邃、深奧。
在繁體字中,「遐奧」表達為「遐奧」。
在古時候,「遐奧」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不過,一般來說,我們現代使用的寫法已經比較統一了。
1. 這個問題真是太遐奧了,我完全搞不懂。
2. 這位教授的學問真是遐奧無比,深深地吸引着學生們。
「遐奧」可以和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遐想:長遠的思考;
2. 奧妙:深奧的道理或技巧。
與「遐奧」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高深:指事物本質繁複,探索困難;
2. 玄妙:指事物奧妙難以捉摸;
3. 深邃:指事物内涵豐富,難以窮盡。
相對于「遐奧」而言,其反義詞可以是:
1. 淺顯:指容易理解或表達主義的;
2. 簡單:指易于理解、操作或處理的;
3. 明晰:指思路清晰、邏輯明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