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洞霄宮的意思、洞霄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洞霄宮的解釋

道觀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縣 南 大滌 天柱 兩山之間。 漢 元封 (前110-前105年)時為祈福之處。 唐 建 天柱觀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為今名。 元 末毀,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勝古迹甚多,道教列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稱“大滌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舉 臨安府 洞霄宮 系銜。 元 鄧牧 撰有《洞霄圖志》六卷,記當地宮觀、洞府、古迹、人物、碑記等頗詳。 宋 蘇轼 《相視新河次張秉道韻》:“一菴閒卧 洞霄宮 ,井有丹砂水長赤。” 明 無名氏 《贈書記·雪冤邀寵》:“今置爾提舉 洞霄宮 ,用警官邪,以昭公論。”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洞霄宮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道教宮觀,其名稱蘊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基于權威典籍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釋義

洞霄宮

指始建于漢代、興盛于宋代的道教宮觀建築群。"洞"喻指道教仙境"洞天","霄"指雲霄仙境,"宮"為道教廟宇稱謂。全名意為"通達雲霄仙境的洞天福地",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大滌洞天)的核心場所。

來源:《洞霄圖志》(宋·鄧牧)卷一"宮觀門";《雲笈七籤》卷二十七"洞天福地部"

二、曆史沿革

  1. 漢代起源

    初名"天柱觀",相傳漢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建壇祈仙于此,奠定道教活動基礎。

    來源:《鹹淳臨安志》卷七十五"寺觀志"

  2. 宋代鼎盛

    宋真宗賜名"洞霄宮",成為全國道教中心。南宋時設"提舉洞霄宮"官職,安置退隱大臣,陸遊、朱熹等均曾領此職銜。

    來源:《宋史·職官志十》;《朱子文集》卷八十五

三、文化地位

四、遺存與保護

現存遺址位于浙江杭州餘杭區大滌山,存宋代石礎、元明碑刻等文物。2006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來源:國家文物局《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編號6-555);《浙江通志·文物志》

注:本文釋義綜合道教典籍、正史方志及考古成果,核心文獻可參考《道藏》洞玄部《洞霄圖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宋史》及《餘杭縣志稿》。

網絡擴展解釋

洞霄宮是道教曆史上的重要宮觀,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概況

洞霄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大滌山與天柱山之間,始建于漢武帝時期(前110-前105年),初為祈福場所。宋代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正式定名,被列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稱“大滌洞天”。與北京白雲觀、山西永樂宮等齊名,是江南地區代表性道教聖地。

二、曆史沿革

三、文化地位

四、其他關聯

河南鹿邑另有一處洞霄宮(又名“後宮”),為紀念老子母親而建,屬全國文保單位,需注意區分。


現狀:浙江洞霄宮現存遺址及少量舊建築,開發潛力較大。完整曆史可參考《洞霄圖志》及地方志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八千裡路雲和月碧樹操刀操觚染翰抄數臣衞楚囚對泣大紅大紫豆子惡少年芳洌飛谷飛骞附死擀面棒公安體龜文過家豪纖黃桷樹晦昧火位蕺菜穄米警犭景望濟勝資寬疏擴充令聲李十郎露紅煙緑論短道長緑蕪駡言殁齒腦颏鬧魔溺窩子恲性棄文就武權位人虜任其自然三筆六詩僧英山禽聖海深宅大院視爲寇雠瘦筇厮賴宋五嫂俗韻挑針打眼通愛五斤手五運下綱憸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