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洞霄宫的意思、洞霄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洞霄宫的解释

道观名。在今 浙江省 馀杭县 南 大涤 天柱 两山之间。 汉 元封 (前110-前105年)时为祈福之处。 唐 建 天柱观 , 宋 大中祥符 五年(1012年)改为今名。 元 末毁, 明 初重建。因林壑深秀,名胜古迹甚多,道教列为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 宋 代宰相大臣乞退或免官,常以提举 临安府 洞霄宫 系衔。 元 邓牧 撰有《洞霄图志》六卷,记当地宫观、洞府、古迹、人物、碑记等颇详。 宋 苏轼 《相视新河次张秉道韵》:“一菴閒卧 洞霄宫 ,井有丹砂水长赤。” 明 无名氏 《赠书记·雪冤邀宠》:“今置尔提举 洞霄宫 ,用警官邪,以昭公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洞霄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其名称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基于权威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洞霄宫

指始建于汉代、兴盛于宋代的道教宫观建筑群。"洞"喻指道教仙境"洞天","霄"指云霄仙境,"宫"为道教庙宇称谓。全名意为"通达云霄仙境的洞天福地",是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之一(大涤洞天)的核心场所。

来源:《洞霄图志》(宋·邓牧)卷一"宫观门";《云笈七签》卷二十七"洞天福地部"

二、历史沿革

  1. 汉代起源

    初名"天柱观",相传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建坛祈仙于此,奠定道教活动基础。

    来源:《咸淳临安志》卷七十五"寺观志"

  2. 宋代鼎盛

    宋真宗赐名"洞霄宫",成为全国道教中心。南宋时设"提举洞霄宫"官职,安置退隐大臣,陆游、朱熹等均曾领此职衔。

    来源:《宋史·职官志十》;《朱子文集》卷八十五

三、文化地位

四、遗存与保护

现存遗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区大涤山,存宋代石础、元明碑刻等文物。200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国家文物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编号6-555);《浙江通志·文物志》

注:本文释义综合道教典籍、正史方志及考古成果,核心文献可参考《道藏》洞玄部《洞霄图志》、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及《余杭县志稿》。

网络扩展解释

洞霄宫是道教历史上的重要宫观,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概况

洞霄宫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大涤山与天柱山之间,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前110-前105年),初为祈福场所。宋代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正式定名,被列为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称“大涤洞天”。与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等齐名,是江南地区代表性道教圣地。

二、历史沿革

三、文化地位

四、其他关联

河南鹿邑另有一处洞霄宫(又名“后宫”),为纪念老子母亲而建,属全国文保单位,需注意区分。


现状:浙江洞霄宫现存遗址及少量旧建筑,开发潜力较大。完整历史可参考《洞霄图志》及地方志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白倍道兼行边餽不资侧杀常便缠缴察只琛贡尘霾崇事传三过四刺儿菜寸磔待年当锋弟长烦人伏局浮丘干酵母观音手古门骨肉至亲好物浣衣局夹厕检书建同鸡肉九尾禽刻划俪辞临朝灵捷灵虵鲈豸猛壮眯缝暮礼晨参难得糊涂睨眴破浪破盘璞玉谴呪青山绿水热泪盈眶矢志不渝水晶盘贪慌忙贴润挺茂盌遂危崄文葆无动于中象帝香楼香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