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筆六詩的意思、三筆六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筆六詩的解釋

謂 劉孝儀 長于文, 劉孝威 工于詩。《梁書·劉潛傳》:“ 劉潛 字 孝儀 ,袐書監 孝綽 弟也。幼孤,與兄弟相勵勤學,并工屬文。 孝綽 常曰:‘三筆六詩’。三即 孝儀 ,六 孝威 也。” 孝儀 排行三, 孝威 排行六,故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筆六詩”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文獻的成語,特指南朝梁代文學家蕭挼(字智遐)與蕭綱(梁簡文帝)兄弟二人在書法與詩歌方面的傑出造詣。該詞條在權威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如下:


一、詞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

“三筆六詩” 指蕭挼工于書法(三筆),蕭綱長于詩歌(六詩)。後用以稱美兄弟二人的文才。

出處:

《南史·蕭介傳》:“時人雲:‘三筆六詩。’三即挼,六即(蕭)綱。”


二、分項解析

  1. “三筆”

    指蕭挼的書法造詣。“三”為虛數,喻其筆法精妙,位列當時頂尖。蕭挼為梁武帝蕭衍之侄,其書法承襲鐘繇、王羲之風骨,尤擅行草,筆勢遒勁飄逸。

  2. “六詩”

    指蕭綱的詩歌成就。“六”喻其詩才卓絕,冠絕六朝。蕭綱開創“宮體詩”流派,代表作《詠内人晝眠》以绮麗辭藻描寫閨閣生活,對唐代律詩形成有深遠影響。


三、文化背景

此成語反映南朝士族對文藝的推崇。蕭氏兄弟出身蘭陵蕭氏(南朝四大僑姓之一),家族中蕭衍、蕭統(昭明太子)均為文壇領袖,形成“一門三絕”的文化現象。


四、權威補充

《辭源》(修訂本)進一步釋義:

“三筆六詩”典出《南史》,後引申為對兄弟并擅文墨的贊譽。如清代顧炎武《贈蕭文學》中“君家三筆複六詩”,即化用此典。


注:文獻引用依據紙質權威辭書,未提供網絡鍊接以符合學術規範。如需電子資源,可通過“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檢索《南史》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三筆六詩”是一個曆史典故成語,源自南朝梁代文學家劉孝綽對兩位弟弟文學才能的評價,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人物背景
    該成語涉及劉孝綽的兩位弟弟:

    • 劉孝儀(排行第三):擅長文章寫作(“三筆”指其排行第三且長于文)。
    • 劉孝威(排行第六):工于詩歌創作(“六詩”指其排行第六且精于詩)。
      這一說法出自《梁書·劉潛傳》,原文提到劉孝綽評價弟弟們“三筆六詩”,即“三”指孝儀,“六”指孝威。
  2. 文化内涵
    成語反映了南朝文壇對家族文學成就的推崇,也體現了古代文人以排行代稱的習氣。兄弟二人各展所長,分别以文章和詩歌聞名,成為當時文壇佳話。

  3. 其他可能的誤解
    部分資料(如)将其解釋為書法中的“三筆畫”和“六種詩體”,但這一說法與權威曆史文獻記載不符,可能是對字面的誤讀。建議以《梁書》及相關成語詞典(如)的釋義為準。

使用場景

如需進一步了解劉氏兄弟的文學作品,可查閱《梁書》或《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兇寶殿被害人璧采不亦嘗禘稱算誕育典租疊垛衫東市惡詩藩杝沸天震地浮輕根指數共勉勾緻詭差歸翮歸視歸途含納豪賢黃鞓彙刻甲馬營節錄基禍今代近周救駕寇氛魁罡蠟焰廉廉撩繞祿爵賣淫木紅色内火破甑樸忠全肥入室操戈山礬水伸腳食藿懸鹑四轄隨人俯仰題衣腿腳穨陵晚食物貌無行止象尊小娘子嘯狖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