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蕪的意思、緑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蕪的解釋

叢生的綠草。 唐 韓偓 《船頭》詩:“兩岸緑蕪齊似翦,掩映雲山相向晚。” 明 孫仁孺 《東郭記·将有遠行》:“傷心曲,秋風緑蕪,丢不下情親去。”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齊 臺 宋 苑模糊,剩連天緑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綠蕪(緑蕪)是漢語文學詞彙,指繁茂叢生的青草或雜草,多用于描繪自然景象。據《漢語大詞典》解釋,該詞由“綠”與“蕪”二字複合構成:“綠”表青翠色,“蕪”指叢生的雜草,組合後特指茂盛卻略顯荒蕪的綠色植被,常見于古典詩文場景描寫。

從詞源學角度,《說文解字》載“蕪”本義為“薉(穢)也”,《廣雅》釋“蕪”為“茂也”,兩者矛盾釋義恰好構成“綠蕪”的雙重意象——既顯草木繁盛之态,又含雜亂荒寂之感。《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歸類為書面語詞,多用于文學語境。

文學作品中,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别》“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芳草萋萋”與綠蕪意象相通,均以密集草色烘托蒼茫氛圍。明代《本草綱目·草部》則将“綠蕪”與藥用植物“茜草”相關聯,記載其“莖葉青翠,蔓延叢生”的生态特征。

權威辭書《辭源》補充說明,該詞在南北朝時期已見于文人創作,如鮑照《蕪城賦》“澤葵依井,荒葛罥塗”句,通過綠蕪意象強化城池傾頹的視覺效果。需注意“綠蕪”與“青蕪”“碧草”存在細微差異:前者更強調植物雜亂交織的狀态,後二者側重色彩描寫。

網絡擴展解釋

“緑蕪”(lǜ w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如下:

基本釋義

指叢生的綠草,常用來形容荒涼的景象或自然植被的繁茂狀态。例如唐代許渾詩句“鳥下綠蕪秦苑夕”中,便通過“綠蕪”烘托出曆史遺迹的蒼涼感。

文學用例

  1. 自然描寫:唐代崔颢《維揚送友還蘇州》用“綠蕪”描繪邗溝(古運河)兩岸的野草叢生之景,暗示旅途的蕭索。
  2. 情感烘托:清代陳維崧詞作“剩連天緑蕪”通過草色連天的意象,強化了懷舊與孤寂的情感。

引申意義

除字面含義外,“綠蕪”在詩詞中常作為時間或曆史變遷的象征。例如《步步驚心》中的角色名“綠蕪”便借用了這一意象,暗示人物命運的飄零感(此為現代影視化引申用法,非原詞本義)。


注: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與權威辭書釋義,如需更詳細出處,可參考漢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白根白侯白糧被麗奔流粃政慚悔程朱之學承做陳紫重規疊矩愁悰辭典學慈息戴眼單文悼稚冬寒冬葵東西南北客返視内照發外觀機而動鼓舌搖唇環城寰法圜門忽雷駁火人鬋鬓降生簡剩減衰郊郭家務事濟濟一堂今日有酒今日醉矜肆金音忌三房九塞舊事重提嬾鈍力矩龍夔盲飙門附平巷曲逆深悉賒銷首尾兩端衰冕死鬥私養隤然吐絢文章海無幹凈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