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據五行生克說推算出的王朝興替的氣運。《東觀漢記·光武紀》:“自帝即位,按圖讖,推五運, 漢 為火德, 周 蒼 漢 赤,木生火,赤代 蒼 。”《舊五代史·梁書·太祖紀》:“是以三正互用,五運相生,前朝道消,中原政散,瞻烏莫定,失鹿難追。” 宋 歐陽修 《正統論上》:“帝王之興必乘五運者,繆妄之説也。”
(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素問·天元紀大論》:“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朞之日,周而復始。” 張隱庵 集注:“言五運之氣,遞相沿襲,而一歲皆為之主治。”參見“ 五運六氣 ”。
“五運”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概念,主要涉及五行學說與自然、曆史、醫學等領域的結合。其含義可從以下維度解析:
五運指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運行(),源于古代哲學對自然規律的觀察。古人認為,五行之氣在天地的輪轉運動主導了氣候、王朝興替及人體健康等周期性變化()。
王朝興替的氣運
古代通過五行生克理論推算王朝更疊的規律,如金克木、木克土等,認為不同朝代對應特定五行屬性,形成“五德終始”的曆史觀()。
自然氣候的周期性
五運六氣學說中,五行之氣與天幹相合,形成每年的主運和客運。例如:
氣候與健康關聯
五運與風、寒、暑、濕、燥、火六氣結合(即“五運六氣”),用于預測氣候變化及其對人體疾病的影響()。
舉例:木運主風,對應春季肝氣升發;火運主熱,夏季需防心火過旺()。
主運與客運的劃分
五運是古代哲學、醫學和曆法的綜合概念,既解釋自然規律,又關聯社會與人體變化。其核心在于五行之氣的動态平衡與周期性輪轉,對中醫養生、曆史觀及傳統預測學均有深遠影響。如需更深入的天幹化運公式或具體年份分析,可參考《素問》等典籍或專業文獻()。
《五運》是指五行(金、木、水、火、土)的運行變化。五運理論認為,宇宙萬物的存在和發展都與五行的相互作用有關。
拆分《五運》的部首是“亻”和“辶”,部首的讀音是“ㄖㄣˊ”和“ㄔㄨㄛˋ”;該字的總筆畫數為四。
《五運》是一組漢字詞彙,來源于中國古代哲學和中醫經典。繁體字為「五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五運》的“五”與現代相同,而“運”在古代有着不同的寫法,它由“辶”(走的意思)與“雲”(代表運行)兩部分構成。
1. 五運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2. 中醫學中,針灸可以調和五運,促進氣血流通。
五運循環、五運興衰、五運相生、五運相克
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克
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