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而況的意思、而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而況的解釋

[let alone;to say nothing of] 連詞。何況

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宋· 蘇轼《石鐘山記》

詳細解釋

亦作“ 而況 ”。連詞。何況。《易·乾》:“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對膠西王》:“但見問而尚羞之,而況乃與為詐以伐 吳 乎!” 宋 歐陽修 《懷嵩樓晚飲》詩:“一來勤已多,而況欲久留。” 明 劉基 《郁離子·戚之次且》:“夫以其父之老與其母之言且不聽也,而況於疏遠之人乎?” 茅盾 《創造》:“我導引你留心政治,但并不以為當即可以鑽進實際政治--而況又是不健全不合法的政治運動。”


見“ 而況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而況”是一個漢語連詞,主要用于書面語,尤其在帶有文言色彩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釋義:表示遞進關系,強調更進一層的情況

“而況”用于複句的後一分句開頭,承接前文,引出程度更深或範圍更廣的情況,從而加強論證或說明的理由。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何況”、“況且”。它帶有較強的推論意味,暗示前文所述情況已是如此,後文所述情況就更應如此或更不用說了。

二、用法特征

  1. 書面語色彩濃厚: “而況”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主要出現在書面語、議論文或保留文言色彩的表述中,日常口語中更常用“何況”、“況且”。
  2. 常與“猶”、“尚”等呼應: 在其引導的分句之前,前一分句常有“猶”、“尚”、“且”等表示“尚且”、“還”意思的詞與之配合,構成“猶…而況…”、“尚…而況…”、“且…而況…”的固定格式,使遞進關系更清晰。
    • 例: 天地之大,猶不能完其願,而況人乎? (天地那麼廣大,尚且不能完全實現其願望,何況是人呢?)
    • 例: 一屋不掃,尚欲掃天下,而況區區小事乎? (一間屋子都不打掃,還想去掃平天下,何況是區區小事呢?)
  3. 後接成分: “而況”後面可以接名詞、代詞、動詞短語或小句。
    • 接名詞/代詞:例: 聖人且有錯,而況凡人?
    • 接動詞短語/小句:例: 基礎不牢,大廈将傾,而況欲建高樓乎?

三、與“何況”、“況且”的細微區别(補充說明)

雖然“而況”、“何況”、“況且”都表示遞進,有時可互換,但在語體色彩和細微側重上略有不同:

“而況”是一個具有書面語和文言色彩的遞進連詞,用于複句後一分句,強調在已有情況的基礎上,另一種(通常程度更深或更明顯)情況更應如此或更不用提,從而加強論證或說明的力度。其典型用法常與“猶”、“尚”等詞呼應。在現代漢語中,其功能主要由“何況”和“況且”承擔。

網絡擴展解釋

“而況”是一個文言連詞,主要用于反問句中,表示遞進關系,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何況”。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表示進一步推論,常與“雖”“猶”等詞搭配使用,引出更極端的例子加強語氣。例如蘇轼《石鐘山記》的經典用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2. 與“何況”的差異

    • 用法限制:“而況”前不可加“更/又”,而“何況”可以(如“更何況”)。
    • 語體色彩:“而況”更偏書面化,現代漢語中多用“何況”。
  3. 文言語法特征
    常出現在“A尚如此,而況B乎”的句式中,如《易經·乾卦》:“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體現遞進邏輯。

  4. 現代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主要見于仿古文體或學術讨論文言語法時,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而況于明哲乎”。

“而況”是文言中表遞進反問的連詞,語義與“何況”接近但用法更受限,現代多用于書面或研究文言時引用古籍案例。

别人正在浏覽...

黯淡灘鼇頭阿片百聽不厭頒犒兵燼逼夜鱍鱍不分軒轾蔔鄰才星草田城垛忱恂雕镌洞仙詞蠹籍法海樊梨花粉本佛旨脯脍膏露缟武宮殿怪駭歸藏氏簋簠晷時寒耕熱耘含诟含糊其詞澔澔涆涆核産橫隔恒士戛納見如今澆洗嘉祯旌大錦纜矜名妒能繼室幾望開往盧胡率古畝畹暖瓶破六韓蝺偻曲赦取嫌私獨四威儀祀儀鐵緊彤幢骛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