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澔澔涆涆的意思、澔澔涆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澔澔涆涆的解釋

盛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澔澔涆涆”是一個漢語疊詞形容詞,屬于較為生僻的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水勢盛大、浩瀚無邊的樣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形容水面廣闊、波濤洶湧的景象,強調水流的浩渺壯闊與動态奔湧之勢。

    • 澔:同“浩”,指水勢盛大、廣闊無際(《說文解字》釋為“澆也”,後引申為廣大)。
    • 涆:指水流迅疾的樣子(《玉篇》釋為“水流貌”)。

      疊詞“澔澔涆涆”通過重複結構強化視覺與聽覺上的磅礴感,類似“浩浩蕩蕩”。

  2. 引申義:

    可隱喻事物規模宏大或氣勢雄渾,如人群湧動、聲勢浩大的場景(需結合語境)。


二、古籍文獻用例

該詞多見于古代詩文,典型案例如下:

  1. 漢賦中的描寫:

    司馬相如《上林賦》有“磷磷爛爛,采色澔汗”之句(“澔汗”通“澔涆”),描繪水流光影璀璨、浩瀚奔湧之态。

    來源:《昭明文選·卷八·上林賦》(中華經典古籍庫)

  2. 地理志書中的記載:

    《水經注·河水》引述河流“澔澔涆涆,激浪雷奔”,凸顯自然水勢的壯美。

    來源:郦道元《水經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三、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6卷,第140頁):

    “澔涆:水盛大貌。亦作‘澔汗’。”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版。

  2. 《辭源》(修訂本):

    “澔:同‘浩’。澔涆:水勢廣闊盛大。”

    來源:商務印書館,1988年版。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現今極少用于口語,多見于:


參考文獻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
  2. 司馬相如,《上林賦》,收錄于《昭明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郦道元,《水經注》,陳橋驿校證本,中華書局,2007年。
  4.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0年。
  5.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88年。

網絡擴展解釋

“澔澔涆涆”是一個較為生僻的疊詞組合,主要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解析

    • 澔澔(hào hào):同“浩浩”,形容盛大、廣闊之貌,常用于描繪水勢或光明的宏偉景象。
    • 涆涆(hàn hàn):本義為水流迅疾貌,此處與“澔澔”連用,可能引申為光明流動或盛大綿延的狀态。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出自東漢王延壽的《魯靈光殿賦》:“澔澔涆涆,光明盛貌”,用于描述宮殿建築的光輝燦爛與氣勢恢宏。其核心含義是通過疊詞強化視覺上的壯麗感。

  3. 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文研究或文學賞析。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可替換為“浩浩蕩蕩”“光輝璀璨”等更通俗的詞彙。

  4. 相關成語
    與“澔澔”相關的成語包括“憚赫千裡”(形容聲威極盛)、“大含細入”(指文章内容博大精深)等,但關聯性較弱,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建議通過《文選》等古籍原文進一步體會其文學表現力。

别人正在浏覽...

百衲碑豹隱砭熨鼻垩揮斤傳召楚魂詞署殚慮冬烘先生鬥殺扶抱浮套宮主鈎沉跪倒果馬漢語拼音字母壞舛虎踞龍蟠火頭食子火主窖菜錦套頭抗腳侃快扣殺窺覗庫貯勞勤靈骨露地牛迷花沾草命詞南車黏稠蹑足辟色破調剖篿齊大非耦輕閑邛筰區中緣宂衣睿渥潤浸善善惡惡沈郎腰賒刑衰少說約屬禽輸液外權文海俠客香湯夏日細長寫字枱